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不同燃料对填充球蓄热式连续加热炉热工过程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8:03

  本文关键词:不同燃料对填充球蓄热式连续加热炉热工过程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同燃料 蓄热式加热炉 最优空气过剩系数 最优燃料分配比 热工特性


【摘要】:加热炉是热轧车间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能源消耗占热轧车间能耗的70%以上,是轧钢厂的重要耗能设备。蓄热式加热炉因其具有可燃烧低热值煤气、燃烧效率高、烟气余热回收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炉膛内温度均匀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多数蓄热式加热炉以高炉煤气为主要燃料,掺混部分焦炉煤气。而作为钢铁企业生产过程的副产品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生产量常会发生波动,为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很有必要研究燃料改变时对蓄热式连续加热炉热工过程的的影响。该研究是为了在保证钢坯生产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加热炉单位热耗,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其研究结果可为蓄热式连续加热炉的结构设计、热工操作及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唐山钢铁公司一轧厂填充球蓄热式连续加热炉为对象,将蓄热室和加热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了传热封闭灰腔辐射模型,并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该模型模拟了加热炉的钢坯加热过程,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十分吻合。利用该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燃料对加热炉热工过程及生产指标的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同一燃料比下,随着燃料热值升高,蓄热式加热炉炉气温度、炉壁温度、钢坯出炉温度及钢坯断面温差均随之升高。(2)蓄热式加热炉最优燃料比为0.5:0.4:0.1,此时钢坯出炉温度满足生产要求,断面温差最低,钢坯质量最高,同时最优燃料比不随生产率和燃料改变而变化。(3)高炉煤气含量由100%降低到90%时,燃料热值升高,最优空气过剩系数降低。在最优空气过剩系数条件下,蓄热式加热炉单位热耗最低。(4)随着生产率升高,蓄热式加热炉热负荷增加,单位热耗降低,并呈线性关系。(5)在加热炉正常生产范围内,蓄热式加热炉生产率P和热负荷Q以及单位热耗b之间的通式如式分别为Q-Q_0+KP和b-Q_0/P+K。
【关键词】:不同燃料 蓄热式加热炉 最优空气过剩系数 最优燃料分配比 热工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
  • 1.2 蓄热式加热炉简介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1.5 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填充球蓄热式连续加热炉数学模型的建立17-40
  • 2.1 炉内传热分析17-19
  • 2.2 封闭灰体辐射模型建立19-21
  • 2.3 炉膛气体单元模型建立21-23
  • 2.4 传热数学模型建立23-39
  • 2.4.1 能量平衡方程式的建立及系数确定23-26
  • 2.4.2 辐射直接交换面积与辐射全交换面积简化计算26-32
  • 2.4.3 钢坯温度场的求解32-37
  • 2.4.4 炉壁温度场的求解37-39
  • 2.5 传热数学模型的求解39-40
  • 第三章 加热炉操作条件的优化40-54
  • 3.1 研究对象40-41
  • 3.2 燃料特性41
  • 3.3 不同燃料最优燃料比确定41-50
  • 3.3.1 额定生产率下最优燃料比确定42-46
  • 3.3.2 不同生产率下最优燃料比46-50
  • 3.4 不同燃烧最优空气过剩系数确定50-52
  • 3.4.1 空气过剩系数对加热炉热负荷的影响51-52
  • 3.4.2 空气过剩系数对加热炉单位热耗的影响52
  • 3.5 小结52-54
  • 第四章 加热炉生产率与热负荷、单位热耗之间的关系54-61
  • 4.1 不同燃料下加热炉生产率与热负荷之间的关系54-56
  • 4.2 不同燃料下加热炉生产率与单位热耗之间的关系56-58
  • 4.3 蓄热式与换热式加热炉热工特性的比较和分析58-59
  • 4.4 小结59-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附录A67-68
  • 附录B68-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家宋;高效蓄热式加热炉的应用与实践[J];轧钢;2001年01期

2 杨湘,程素森,郭汉杰,吴光亮,李士琦,朱荣;蓄热式加热炉流场的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穆兰剑;蓄热式加热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优化初探[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07期

4 兰东辉;轧钢用蓄热式加热炉的控制[J];电气时代;2004年03期

5 霍存,李万方;高效推钢蓄热式加热炉在天铁集团的应用和技术改造[J];工业加热;2004年01期

6 华建社,周继良;蓄热式加热炉的热工特点分析[J];钢铁研究;2004年05期

7 万惠民,柳宜;蓄热式加热炉投产后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轧钢;2005年03期

8 贺江南;棒材厂蓄热式加热炉的改进[J];江苏冶金;2005年03期

9 张述明,刘艳姝,李波;承钢蓄热式加热炉使用情况分析[J];工业炉;2005年05期

10 李一栋;丁福通;;蓄热式加热炉的维护[J];轧钢;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番;司建兵;张子强;;蓄热式加热炉的自动化控制特点及应用[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2 陈冠军;;关于蓄热式加热炉的若干问题[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群生;;蓄热式加热炉的应用和操作实践[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丁福通;;蓄热式加热炉的维护[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5 张述明;;承钢蓄热式加热炉使用情况分析[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6 吴焱;谷云龙;耿有祥;韩淑兰;;蓄热式加热炉应用经验总结[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7 文建军;;蓄热式加热炉技术攻关[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8 章伟成;张武军;;换向方式对蓄热式加热炉的影响分析[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文超;杨俊;高广轶;杨冰;商红彬;田祥祥;吴增福;;我国填充球蓄热式加热炉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显松;周少林;;蓄热式加热炉在南钢高线的成功运用[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凯 张伟;沙钢蓄热式加热炉改造工程全面铺开[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2 周传勇 曹丰平;济钢在蓄热式加热炉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3 孙运利;莱钢特殊钢厂蓄热式加热炉改造获得成功[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4 通讯员 孙亚莉 记者 蔡立军;天铁大型双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获好评[N];中国冶金报;2008年

5 田铁 亚莉;天铁集团特大型双蓄热式加热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6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蓄热式加热炉操作检修应注重安全环保[N];中国冶金报;2010年

7 全国轧钢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利用先进加热炉提高能源利用率[N];中国冶金报;2005年

8 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新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防止蓄热式加热炉煤气泄漏[N];中国冶金报;2010年

9 徐丽萍;攀钢轨梁厂建设首座蓄热式加热炉[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0 通讯员 谢国飞 记者 戴敬华;西钢蓄热式加热炉改造年创效可观[N];中国冶金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龙钢蓄热式加热炉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叶;基于PLC的蓄热式加热炉控制系统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许春山;不同燃料对填充球蓄热式连续加热炉热工过程影响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周开峰;蓄热式加热炉控制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符卫东;蓄热式加热炉在榆钢高线工程的研究与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6 李鹏;蓄热式加热炉炉内热工特性分析和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7 赫金龙;蓄热式加热炉段法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孙晓鹏;蓄热式加热炉钢温建模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宋刚;蓄热式加热炉炉温建模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王祥;硅钢蓄热式加热炉点火控制系统[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2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62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