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新型冷作模具钢焊接修复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0:32

  本文关键词:新型冷作模具钢焊接修复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冷作模具钢 焊接修复 硬度 抗拉强度 耐磨性


【摘要】:模具修复是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手工电弧焊因其机动灵活且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成为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模具修复方法。由于焊接工艺的问题使得某些模具在焊接修复后仍然无法正常使用。为了解决企业在焊接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完全模拟企业实际操作环境,细化企业焊接工艺参数,改善焊接接头性能。试验采用与企业一致的S-700B.B耐磨碱性焊条,直径为3.2mm,在固定焊接位置、恒定电压和焊接速度情况下,分别采用70A,90A和110A的焊接电流进行堆焊,对焊后的样品进行组织观察,并进行硬度、抗拉强度以及耐磨性试验。组织观察表明,焊接修复后焊缝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其晶粒粗大;熔合区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组成,其晶粒为联生结晶形成的柱状晶和半熔化的粗大晶粒。热影响区分为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和回火区。完全淬火区由马氏体组织和少许残余奥氏体组成,其硬度高,晶粒粗大;不完全淬火区由马氏体和铁素体,以及部分合金碳化物组成,晶粒细小;回火区是焊接接头的软化区,由回火索氏体和细小的马氏体组成,其硬度偏低,甚至低于母材。硬度试验表明,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各部分硬度的影响很小,差距在1-2HRC。其中,焊缝表面的硬度均在母材硬度以上,达到使用要求。强度试验证实,回火区和熔合区是焊接接头的薄弱区域,然而回火区的抗拉强度高于熔合区,因此熔合区是主要断裂区域。随着电流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电流增大,组织均匀性提高,抗拉强度增大。在耐磨性试验中,采取销盘式磨损试验,结果发现随着载荷的上升磨损率和摩擦系数逐渐上升。但是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各个载荷下磨损率依次减小。从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等方面考虑,建议尽量采用110A电流进行焊接,用以保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 焊接修复 硬度 抗拉强度 耐磨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457.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冷作模具钢概述9
  • 1.2 常用冷作模具钢的类型9-11
  • 1.3 冷作模具钢研究现状11-12
  • 1.4 冷作模具钢的失效形式12-15
  • 1.4.1 过载失效13
  • 1.4.2 磨损失效13-15
  • 1.5 常见的模具修复方法15-17
  • 1.6 堆焊在模具修复中的应用17-18
  • 1.7 选题的意义与来源18
  • 1.8 本文的研究内容18-20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0-30
  • 2.1 试验材料20-22
  • 2.2 材料的可焊性分析22-23
  • 2.3 钢板的堆焊工艺23-25
  • 2.3.1 焊前处理23-24
  • 2.3.2 所用焊条的选择24
  • 2.3.3 焊接工艺参数24
  • 2.3.4 焊后处理24-25
  • 2.4 分析测试25-29
  • 2.4.1 制备金相试样与组织观察25
  • 2.4.2 硬度测试25-26
  • 2.4.3 焊接接头的强度分析26-27
  • 2.4.4 焊接接头的磨损分析27-29
  • 2.5 试验所用设备29-30
  • 第3章 焊前及焊接接头组织分析30-46
  • 3.1 焊前材料组织30-31
  • 3.2 焊接接头组织与分析31-44
  • 3.2.1 堆焊层组织分析32-34
  • 3.2.2 熔合区组织分析34-37
  • 3.2.3 热影响区组织分析37-44
  • 3.3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46-62
  • 4.1 焊接接头的硬度分析46-49
  • 4.2 焊接接头的强度分析49-53
  • 4.2.1 抗拉强度分析49-51
  • 4.2.2 拉伸断口分析51-53
  • 4.3 焊接接头磨损分析53-60
  • 4.4 本章小结60-62
  • 第5章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志晖;氧分离器的焊接修复[J];焊接;2004年01期

2 刘建江;链轮轮辐断裂焊接修复一例[J];机械工人;2005年07期

3 姜国孝,吴铁男,申魁选;大型吊钩裂纹的焊接修复[J];焊接;2005年08期

4 郑中甫;赵德明;;风机断裂轴焊接修复工艺[J];焊接;2006年01期

5 魏保克;;台称断裂件的焊接修复[J];焊接;1986年10期

6 芦新建;;错位孔的焊接修复[J];焊接技术;1986年05期

7 敖朝宗;;锆管的焊接修复[J];焊接;1987年08期

8 何玉生,王玉瑶;焊接修复模具[J];焊接;2000年12期

9 辛兵,王玉松;蒸汽汽轴裂缝的焊接修复工艺[J];机械工人;2000年10期

10 葛兆祥,李夕强,张学诚;300MW发电机大轴磨损焊接修复研究[J];焊接技术;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文;罗俊清;闫晓东;田文珍;田志斌;;大型调质零件焊接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1999年

2 葛兆祥;李夕强;张学诚;;300MW发电机大轴磨损焊接修复研究[A];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帅健;王晓明;;打孔管道焊接修复结构的全尺寸实验[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罗洪军;徐林;黄小鸥;;中碳调质钢大型零部件焊接修复[A];2004年热喷涂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桂仲成;陈强;孙振国;邓键;;水轮机叶片焊接修复自动化现状与展望[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6 周丽英;;输气总管开裂原因分析及焊接修复[A];第四届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长钧;赵宏明;魏壮军;;球形轴承轴套的焊接修复[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2年

8 王成文;;焊接预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浅析[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成文;李俊星;刘明月;田文珍;;焊接预保护和修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10 聂刚;张超;裕晓峰;;某大型汽轮机末级叶片裂纹焊接修复[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海侠;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及磨损缺陷的焊接修复研究[D];南昌工程学院;2015年

2 崔巍;新型冷作模具钢焊接修复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蔡培琳;焊接修复自涡导向器的结构完整性评定[D];清华大学;2011年

4 欧阳旭;水下在役焊接修复数值模拟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张东亮;输油管道在役焊接修复的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0年

6 张恒洋;在役输油管线盗油孔焊接修复的安全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66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66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1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