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钢盘条轧后控冷氧化铁皮微观组织及结构转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碳钢盘条轧后控冷氧化铁皮微观组织及结构转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碳钢盘条 氧化铁皮 微观组织 层厚比 先共析组织
【摘要】:热轧高碳钢盘条经吐丝后在斯太尔摩线上控冷过程中表面生成氧化铁皮的厚度、组织结构和外观形貌会影响下游用户对盘条的使用,为提高盘条除鳞性能必须获得合适的铁皮组织。本课题通过制定不同加热制度和冷却工艺,制取具有不同组织的氧化铁皮试样。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氧化铁皮微观组织,对其组织结构与加热冷却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为现场氧化铁皮的控制提供依据。等温实验研究发现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铁皮厚度增大,且温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在高温段,FeO的生成速率远大于Fe_3O_4,铁皮主要由FeO层组成。当温度降低到600℃以下,FeO的生成速率减小并发生分解反应,它在铁皮中的含量逐渐降低。研究还发现Fe_3O_4先共析颗粒在FeO层内含氧量高的靠近FeO和Fe_3O_4交界处优先生成,且大量出现在400-500℃温度区间。连续冷却实验模拟了斯太尔摩冷却工艺,研究发现FeO大量生长于850℃以上高温区域,随着温度下降,特别是在350-650℃之间,FeO生成量显著减少,并且该段冷速越慢,Fe_3O_4层对于总厚比值就越大,同时FeO中还伴随少量Fe_3O_4先共析组织生成。根据等温和连续冷却实验的实验数据,建立了在等温和连续冷却条件下铁皮厚度、各组分层厚比的预报模型,模型的回归显著性水平较高,能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预报及计算。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本文还提出武钢高线车间实际生产氧化铁皮的改进实验方案,通过调整吐丝温度和斯太尔摩冷却工艺参数,对于去除盘条表面红锈、提高氧化铁皮厚度,改善微观组织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碳钢盘条 氧化铁皮 微观组织 层厚比 先共析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35.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9
- 1.2 高碳钢盘条简介9-12
- 1.2.1 高碳钢盘条发展现状9-10
- 1.2.2 高碳钢盘条轧制过程10-12
- 1.3 斯太尔摩冷却工艺12-13
- 1.4 氧化铁皮的基本理论13-20
- 1.4.1 氧化铁皮的概念及种类13-14
- 1.4.2 氧化铁皮的形成过程14-15
- 1.4.3 氧化铁皮的结构转变15-17
- 1.4.4 金属高温氧化动力学17-19
- 1.4.5 氧化铁皮的去除方法19-20
- 1.5 氧化铁皮研究现状20-22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22-23
- 第2章 等温条件下氧化铁皮结构23-34
- 2.1 高碳钢盘条等温氧化试验23-29
- 2.1.1 试验过程23-25
- 2.1.2 试验结果及分析25-29
- 2.2 等温条件下氧化铁皮的层厚比模型29-30
- 2.3 等温过程中的先共析转变30-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连续冷却工艺下氧化铁皮结构34-50
- 3.1 实验过程34-35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35-44
- 3.2.1 高温段(850℃以上)冷却速度与层厚比关系35-37
- 3.2.2 加热温度为900℃时冷却速度与层厚比关系37-40
- 3.2.3 加热温度为870℃时冷却速度与层厚比关系40-42
- 3.2.4 加热温度为930℃时冷却速度与层厚比关系42-43
- 3.2.5 加热温度对氧化铁皮结构和总厚的影响43-44
- 3.3 连续冷却条件下氧化铁皮的层厚比和厚度数学建模44-47
- 3.3.1 氧化铁皮的Fe_3O_4厚度/总厚模型44-46
- 3.3.2 氧化铁皮总厚模型46-47
- 3.4 连续冷却过程中的先共析转变47-48
- 3.5 本章小结48-50
- 第4章 工业试验研究及效果50-62
- 4.1.工业试验方案及实施50-56
- 4.2 试验方案的改进及效果56-61
- 4.3 本章小结61-62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柯,韩静涛;20MnSi氧化铁皮成分和结构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2 任秀平;用于回收氧化铁皮的新工艺[J];轧钢;2000年04期
3 韩卫国,刘俊亮,崔玉所;氧化铁皮在冷轧工序的演变[J];宝钢技术;2004年06期
4 冷茂林;于浩;孙卫华;马娜;;热轧低碳钢氧化铁皮的变形行为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12期
5 赵晖;减少钢板氧化铁皮的探讨[J];宽厚板;1999年03期
6 夏先平,何晓明,孙业中,何国军;三次氧化铁皮缺陷的成因分析[J];宝钢技术;2002年04期
7 魏天斌;热轧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去除方法[J];钢铁研究;2003年04期
8 杨峥,赵明琦,杨仁江;薄板氧化铁皮组织结构分析[J];物理测试;2003年05期
9 贾军艳;张成瑞;杜秀珍;吕长宝;吕耀强;裴爱娟;刘强;;超薄热带氧化铁皮生成分析及消除措施[J];金属世界;2007年03期
10 张朝晖;刘安民;赵福才;张蕊;;氧化铁皮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J];钢铁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柯;韩静涛;;20MnSi氧化铁皮成分和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徐海卫;李飞;王全礼;胡志远;李金宝;李瑞;安冬阳;;热轧薄板表面氧化铁皮类缺陷的形成机理与控制[A];2009年全国高品质热轧板带材控轧控冷与在线、离线热处理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陈应瑶;夏晓明;李欣波;;氧化铁皮分析[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4 杨澄;;热轧过程氧化铁皮的产生[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5 朱蔚林;;氧化铁皮的分系与控制探讨[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6 杨峰;欧鹏;;热轧产品红色氧化铁皮成因及消除方法的研究[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会刊[C];2006年
7 高燕;李月林;张建华;安玉超;;热轧板卷氧化铁皮控制实践[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8 雷凯;周一中;徐希义;袁伟;曾艳;;热轧典型氧化铁皮形貌和形成原因分析[A];2012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杨峰;欧鹏;;热轧产品红色氧化铁皮成因及消除方法的研究[A];2006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高燕;李月林;张建华;安玉超;;热轧氧化铁皮控制实践[A];2012河北省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克 陆中;广西检验检疫局利用技术优势促进氧化铁皮进口贸易健康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2 ;热轧中氧化铁皮厚度对变形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3 全国轧钢技术知识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减少氧化铁皮 提高产品质量[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唐佩绵;钢板热轧氧化铁皮变形行为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刘振宇 王国栋;热轧氧化铁皮控制技术获重要进展[N];中国冶金报;2011年
6 莱钢中型型钢厂 李中延;型钢去除氧化铁皮探讨[N];中国冶金报;2002年
7 唐佩绵;线材表面残存氧化铁皮对拔丝加工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8 王名胜 王凯斌;集民智 寻突破[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减酸洗钢和免酸洗钢研发及工业化生产[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10 唐明珠;大同特钢知多厂粉体副产品造粒再循环利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小江;热轧无取向硅钢高温氧化行为及其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2 孙彬;热轧低碳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志芳;表面涂层对钢坯温度场的影响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陈月木;热轧高强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蒋晔;Si元素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碳钢表面氧化铁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5年
4 刘旺臣;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控制[D];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
5 杨名;热轧流程氧化铁皮演变规律及耐蚀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叶东东;拉矫工艺对热轧氧化皮剥离及酸洗效率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张中禹;基于轧制和加热条件下的钢坯表面氧化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8 豆乃远;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生成特性及其微观结构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赵德民;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形成原因分析[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李铸铁;510L免酸洗黑皮钢的研究与开发[D];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22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69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