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低合金高强韧非调质铸钢的设计及组织性能调控

发布时间:2017-08-25 06:33

  本文关键词:低合金高强韧非调质铸钢的设计及组织性能调控


  更多相关文章: 非调质铸钢 成分设计 热处理 组织性能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汽车零部件减重的迫切需求,开发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高强度钢铁材料是降低油耗、减少排放、提高安全性的必然趋势和根本途径。目前重型商用车普遍存在严重超载的现象,重型商用车的球铁桥壳断裂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低合金铸钢与球墨铸铁相比具有高的强韧性,若能用铸钢代替球铁制造桥壳,则桥壳使用安全将显著提高,大大减少桥壳断裂的现象,具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严格控制成本和不调质的前提下,设计铸钢成分,优化热处理工艺,旨在开发出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非调质铸钢。 本文研究了各合金元素的作用,确定了添加硅、锰、少量铬以及一些其他微量合金元素的合金设计路线。通过严格控制原料成本以及考虑合金含量对组织性能影响,设计了三种牌号的钢:ZG15Si2Mn3CrB、ZG25Si2Mn2CrB、ZG35Si2Mn2CrB。 所设计三种试验钢经880℃正火预处理+900℃正火后,分别在300℃、340℃、360℃、380℃回火。本文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G15Si2Mn3CrB经880℃正火预处理+900℃正火处理+300℃回火后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抗拉强度大于1300MPa,延伸率大于12%;ZG25Si2Mn2CrB经880℃正火预处理+900℃正火处理+360℃回火后组织主要为贝氏体、板条马氏体束、残余奥氏体,抗拉强度大于1400MPa,延伸率大于17%;ZG35Si2Mn2CrB经880℃正火预处理+900℃正火处理+380℃回火后组织主要为针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细小板条马氏体束、残余奥氏体,抗拉强度大于1500MPa,延伸率大于12%;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这三中钢出现最高抗拉强度时的回火温度增加;经适当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使钢的力学性能增加。 本文对三种试验钢分别进行了亚温正火实验,测试结果表明:ZG25Si2Mn2CrB抗拉强度达到1200MPa,延伸率大于18%;组织包括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马氏体和部分铁素体。ZG25Si2Mn2CrB在两相区保温时,组织中未溶铁素体能够分割奥氏体组织,限制奥氏体的长大,经风冷之后,细小的原奥氏体晶粒转变为马氏体和贝氏体,加上部分铁素体及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试验钢的强韧性显著提高。 本文还利用自行设计的能够实现在高温区快冷中温区缓冷的NJ淬火介质,对ZG25Si2Mn2CrB进行了淬火实验,经低温回火后测试结果显示:抗拉强度大于1700MPa,延伸率大于14%;显微组织中含有大量的下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织中较高含量的贝氏体证明了NJ淬火介质具有高温区快冷、中温区缓冷的特性。
【关键词】:非调质铸钢 成分设计 热处理 组织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1;TG16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11
  • 1.2 高强度钢的研究现状11-13
  • 1.3 贝氏体钢分类及其强韧化机理13-17
  • 1.3.1 贝氏体钢的分类13-16
  • 1.3.1.1 Mo-B 系贝氏体钢13-14
  • 1.3.1.2 Mn-B 系贝氏体钢14
  • 1.3.1.3 准贝氏体钢14-15
  • 1.3.1.4 几种高强韧准贝氏钢15-16
  • 1.3.2 贝氏体钢强韧化机理16-17
  • 1.3.2.1 粒状贝氏体强韧化机理16
  • 1.3.2.2 下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强韧机理16
  • 1.3.2.3 无碳化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强韧机理16-17
  • 1.4 低合金钢的亚温淬火17-22
  • 1.4.1 亚温淬火强韧化机理17-19
  • 1.4.1.1 细化晶粒17-18
  • 1.4.1.2 铁素体自身强化及其对裂纹扩展的阻碍18-19
  • 1.4.1.3 残余奥氏体的作用19
  • 1.4.2 影响亚温淬火强韧化效果的因素19-22
  • 1.4.2.1 原始组织19-20
  • 1.4.2.2 进入两相区的方式20-21
  • 1.4.2.3 亚温淬火温度的影响21-22
  • 1.4.2.4 回火工艺的影响22
  • 1.5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22-24
  • 第2章 实验方法24-28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24-26
  • 2.1.1 实验材料的制备25-26
  • 2.1.2 热处理工艺26
  • 2.2 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组织观察26
  • 2.3 力学性能测试26-28
  • 2.3.1 拉伸试验26-27
  • 2.3.2 硬度值的测定27-28
  • 第3章 新型非调质铸钢的成分设计28-39
  • 3.1 合金设计思路28-29
  • 3.2 各合金元素作用29-33
  • 3.2.1 C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29
  • 3.2.2 Mn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29-30
  • 3.2.3 Si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30
  • 3.2.4 Cr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30-31
  • 3.2.5 B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31-32
  • 3.2.6 Ti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32
  • 3.2.7 RE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32-33
  • 3.2.8 Al 在合金钢中的作用33
  • 3.3 试验钢合金的设计33-38
  • 3.3.1 铸钢成分的设计33-34
  • 3.3.2 铸钢强度以及临界点计算34-36
  • 3.3.3 试验钢组织的预测36-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正火+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39-55
  • 4.1 ZG15Si2Mn3CrB 的组织性能39-44
  • 4.1.1 显微组织分析39-40
  • 4.1.2 力学性能分析40-43
  • 4.1.3 断口分析43-44
  • 4.2 ZG25Si2Mn2CrB 的组织性能44-49
  • 4.2.1 显微组织分析44-46
  • 4.2.2 力学性能分析46-48
  • 4.2.3 断口分析48-49
  • 4.3 ZG35Si2Mn2CrB 的组织性能49-53
  • 4.3.1 显微组织分析49-50
  • 4.3.2 力学性能的分析50-52
  • 4.3.3 拉伸断口52-53
  • 4.4 本章小结53-55
  • 第5章 亚温正火、NJ 淬火后组织与性能55-67
  • 5.1 亚温正火后的组织与性能55-62
  • 5.1.1 钢的亚温正火工艺55-56
  • 5.1.2 金相组织分析56-58
  • 5.1.3 力学性能分析58-61
  • 5.1.4 断口分析61-62
  • 5.2 NJ 淬火后试样的组织和性能62-66
  • 5.2.1 显微组织分析64-65
  • 5.2.2 力学性能分析65-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鸿生,刘东雨,徐平光,白秉哲,杨志刚;贝氏体钢的强韧化途径[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06期

2 陈洪,纪胜如,李湘生,周小平;关于空冷贝氏体钢的成分设计[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黄进峰,方鸿生,徐平光,郑燕康;硅对贝氏体铸钢高应力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4 崔世海,韩建民,李卫京,马骁妍,王金华;双相热处理20MnSi钢的强化机理[J];钢铁研究学报;2005年04期

5 颜慧成;曹慧泉;罗登;李广敏;夏政海;刘家琪;;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05期

6 王传雅;;亚温淬火时α相形态和α相量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学报;1984年01期

7 黄进峰,方鸿生,徐平光,郑燕康;稀土、钛变质对贝氏体铸钢成分偏析及强韧性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学报;2000年01期

8 康沫狂,贾虎生,杨延清,杨东方,武小雷;新型系列准贝氏体钢[J];金属热处理;1995年12期

9 黄进峰,方鸿生,徐平光,郑燕康;硅对中低碳贝氏体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0年06期

10 刘文言,曲敬信,邵荷生;新型奥氏体-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J];金属热处理;199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勇围;低碳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强韧性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5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35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