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成形界面粉末润滑边界层行为观察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塑性成形界面粉末润滑边界层行为观察与分析
【摘要】:金属塑性成形应用广泛,但塑性成形界面的接触压力和摩擦温度往往较高,在某些严酷工况环境下,传统油脂无法实现有效地润滑,而固体粉末润滑对极端工况具有良好适应性。本文利用拉拔摩擦实验装置对塑性变形界面粉末润滑特性进行摩擦学研究,并结合了多种分析技术,以期更好地阐明塑性成形摩擦界面粉末润滑机理。首先根据试验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基于粉末润滑拉延摩擦试验,通过改变接触压力、粉末层厚度、滑动速度和原始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结合试验后对摩擦系数、边界层表面及基体表面的微观形态及三维轮廓参数等信息的分析,对塑性成形摩擦界面粉末润滑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粉末用量、增大接触压力和速度对润滑层的形成有利;粉末层的最佳使用量随着工况变化而变化,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应小于某一临界值;粗糙的基体表面尽管适合储存粉末,但不利于粉末的粘附,因而在摩擦接触过程中不易形成完整边界层。其次,针对粉末边界层破坏因素,对造成纵向划痕的主要因素爬行现象及造成横向划痕的主要因素转移膜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边界层典型破坏形式,对引起这些破坏形式的工况条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低速度、高接触压力状态下爬行现象最为明显;适当增加粉末层厚度可以减轻爬行现象;边界层破坏的主要典型形式有擦伤、脆性脱落、分层脱落、粘连、鼓包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破坏形式有所不同。
【关键词】:粉末润滑 塑性成形 边界层 微观形貌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15.58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5
- 1.1 概述15
- 1.2 粉末润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2.1 粉末润滑的试验研究17-18
- 1.2.2 粉末润滑的理论及数值模拟18-20
- 1.3 金属塑性成形的摩擦与润滑20-2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22-23
- 1.5 课题来源23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23-25
- 第二章 基于粉末润滑的塑性成形试验设计25-38
- 2.1 引言25
- 2.2 拉延摩擦测试装置25-27
- 2.3 试件及模具的特性27-33
- 2.3.1 上下模具制备27-29
- 2.3.2 试样选择与制备29-30
- 2.3.3 润滑剂30-33
- 2.4 分析仪器简介33-35
- 2.5 试验方案及步骤35-37
- 2.5.1 试验方案35-36
- 2.5.2 试验步骤36-37
- 2.6 小结37-38
- 第三章 工况条件对界面摩擦特性和边界层的影响38-67
- 3.1 引言38
- 3.2 接触压力对塑性成形粉末润滑界面影响38-47
- 3.2.1 接触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38-40
- 3.2.2 接触压力对边界层的影响40-42
- 3.2.3 边界层三维形貌分析42-44
- 3.2.4 接触压力对金属表面影响44-45
- 3.2.5 金属表面三维形貌分析45-47
- 3.3 粉末层厚度对塑性成形粉末润滑界面影响47-55
- 3.3.1 粉末层厚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47-50
- 3.3.2 粉末层厚度对边界层影响50-51
- 3.3.3 边界层三维形貌分析51-52
- 3.3.4 粉末层厚度对金属表面影响52-54
- 3.3.5 金属表面三维形貌分析54-55
- 3.4 滑动速度对塑性成形粉末润滑界面影响55-58
- 3.4.1 滑动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55-56
- 3.4.2 滑动速度对边界层的影响56-57
- 3.4.3 边界层三维形貌分析57-58
- 3.5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塑性成形粉末润滑特性影响58-66
- 3.5.1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59-61
- 3.5.2 试件表面粗糙度对润滑膜影响61-62
- 3.5.3 边界层三维形貌分析62-64
- 3.5.4 不同原始表面粗糙度下试验后金属表面状态64-65
- 3.5.5 金属表面三维形貌分析65-66
- 3.6 本章小结66-67
- 第四章 边界层破坏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67-75
- 4.1 引言67
- 4.2 爬行现象对边界层影响67-70
- 4.2.1 接触压力与爬行现象关系68
- 4.2.2 粉末层厚度与爬行现象关系68-70
- 4.2.3 速度与爬行现象关系70
- 4.3 转移膜对边界层影响70-71
- 4.4 边界层典型破坏形式71-74
- 4.5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5.1 总结75-76
- 5.2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汉武,张志萍,宗振奇;关于“材料塑性成形学科方向”的几点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黄珍媛,阮锋,李振南,周驰,刘斌;异型管件的逐次塑性成形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01年01期
3 王蛇小;;塑性成形的发展方向[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邵明志,赵振铎,张召铎,韩强,王家安;不锈钢板料塑性成形摩擦机理的研究[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1期
5 徐新成,张水忠,廖秋慧;钢的含碳量对温塑性成形温度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4年06期
6 郭正华,李志刚,黄重九,董湘怀;塑性成形过程摩擦测试的研究进展[J];塑性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李经天 ,董湘怀 ,黄菊花;微细塑性成形研究进展[J];塑性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8 崔丽华,王宝雨,胡正寰;数值模拟技术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与发展[J];机械制造;2005年10期
9 温彤;陈霞;;塑性成形过程的缺陷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6年04期
10 葛恩德;周清;赵亚西;;微塑性成形的基础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德弘;赵升吨;李军;邢光汉;王孙安;;塑性成形总体物理模拟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李雷;谢水生;;非协调元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3 陈国学;曹长征;刘晓龙;耿健;;精密塑性成形模拟仿真的若干问题[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鲍光润;;尺度效应研究现状概述[A];2008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蔡改贫;姜志宏;翁海珊;;低频振动塑性成形黏弹塑性模型的体积效应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6 孙博;胡耀波;;金属板材单点渐进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洪波;张玉华;;直齿内齿轮精密塑性成形新工艺的三维数值模拟[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齐红元;朱衡君;邱成;杨江天;;椭圆异型挤压塑性成形映射理论及模腔优化解析[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9 黄珍媛;阮锋;李振南;;Pro/Engineer在板材数控逐次塑性成形中的应用[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黄珍媛;阮锋;李振南;;Pro/Engineer在板材数控逐次塑性成形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塑性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焕阳;镁合金及先进高强钢电脉冲辅助塑性成形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闫小青;塑性成形中非局部摩擦的数值分析与实验[D];南昌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超;塑性成形界面粉末润滑边界层行为观察与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马宁;微细塑性成形中的尺度效应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军;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方法及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汪继勇;塑性成形有限元方法中数学工具的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经天;微细塑性成形实验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卫定;H62微塑性成形尺度效应及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苏晓斌;典型车用壳体零件温塑性成形摩擦润滑特性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8 董培龙;微塑性成形本构关系及超薄板微弯曲成形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张超;晶体塑性成形的数值模拟[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朱卉;大克重钢制平衡块温塑性成形CAE分析[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9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73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