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钢热变形过程再结晶热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10:21
本文关键词:Hi-B钢热变形过程再结晶热模拟研究
【摘要】:本文以Hi-B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Hi-B钢高温变形过程中及变形后保温期间内组织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单道次压缩和双道次压缩实验过程中的应力及显微组织变化情况。 采用不同的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Hi-B钢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实验结束以后,采用立即淬火的方式对试样进行快速冷却。通过对单道次应力-应变曲线和淬火后的金相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i-B钢在温度、变形速率不同,变形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变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动态回复和再结晶。变形程度相同,变形温度不变时,应变速率越小,亚晶晶粒尺寸越大,回复进行的越彻底,,相反,变形温度相同,应变速率较大时,动态再结晶的软化机制占据材料软化行为的主导地位;当应变速率相同时,变形温度越低,回复较难发生,形变位错能的不断积累反而促使再结晶晶核的形成,这一点与普通的奥氏体钢有很大的区别;应变速率保持不变,温度越高,动态回复较容易进行,回复过程不断消耗位错能,使基体的总畸变能下降,反而使动态再结晶形核率下降。 根据双道次压缩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出变形温度、保温时间不同时的软化比,并绘制出保温时间-软化比曲线。同时对部分试样进行单道次变形,然后进行不同时间的保温后淬火,观察其金相组织辅助应力-应变曲线分析静态软化情况,结果显示:在相同温度、相同应变速率、试样在相同变形量的情况下,间隔时间越长、静态软化程度越高;当保温时间、总的应变量相同时、变形温度越高、静态软化程度越高。保温时间内组织内部发生了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及亚动态再结晶软化。
【关键词】:Hi-B钢 热模拟 回复 再结晶 组织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6
- 1.1 国内外硅钢的发展历程9-11
- 1.1.1 国外硅钢发展历程9-10
- 1.1.2 国内硅钢发展及现状10-11
- 1.2 硅钢的使用性能及影响因素11-13
- 1.3 Hi-B 钢生产工艺及发展趋势13-14
- 1.3.1 Hi-B 钢生产现状13
- 1.3.2 Hi-B 钢传统生产工艺的问题13-14
- 1.4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发展状况14-18
- 1.4.1 取向硅钢的生产工艺14-16
- 1.4.2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优势16-17
- 1.4.3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硅钢的技术特点17-18
- 1.5 回复和再结晶的研究18-25
- 1.5.1 回复18-19
- 1.5.2 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19-22
- 1.5.3 再结晶分类及研究22-25
- 1.6 本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25-26
- 第2章 Hi-B 钢的实验室制备及实验方案确定26-33
- 2.1 实验材料的制备26-28
- 2.1.1 真空冶炼并浇注26-27
- 2.1.2 热锻27-28
- 2.2 高温淬火初始显微组织分析及实验方案确定28-32
- 2.2.1 实验材料高温淬火初始显微组织分析28-29
- 2.2.2 实验方案确定29-32
- 2.3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Hi-B 钢高温变形及组织变化研究33-47
- 3.1 实验材料制备及实验方案33-34
- 3.2 实验结果分析34-46
- 3.2.1 应变速率对热变形金属组织变化的影响36-39
- 3.2.2 变形温度对热变形金属组织变化的影响39-46
- 3.3 本章小结46-47
- 第4章 Hi-B 钢高温变形后静态软化规律及组织变化研究47-55
- 4.1 试验材料及实验方案47-49
- 4.1.1 实验材料47
- 4.1.2 实验方案47-49
- 4.2 实验结果分析49-53
- 4.2.1 双道次应力应变曲线分析49-51
- 4.2.2 静态软化后的金相组织分析51-53
- 4.3 本章小结53-55
- 第5章 总结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穆,郑柏平,焦国华;薄板坯与厚板坯生产电工钢的比较与分析[J];钢铁;2004年10期
2 徐匡迪;刘清友;;薄板坯流程连铸连轧过程中的细晶化现象分析[J];钢铁;2005年12期
3 李军;孙颖;赵宇;喻晓军;李波;;取向硅钢低温铸坯加热技术的研发进展[J];钢铁;2007年10期
4 于永梅;李长生;王国栋;;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硅钢技术的研究[J];钢铁;2007年11期
5 李伟;金自力;计云萍;;基于CSP工艺Fe-3%Si钢热轧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J];钢铁;2011年10期
6 徐荣军;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的技术及经济优势[J];河南冶金;2004年04期
7 赵宇,何忠治,翁宇庆,吴宝榕;电工钢中的晶界偏聚[J];钢铁研究学报;1995年01期
8 蒙肇斌,赵宇,何忠治,裴大荣,毛炯辉,王良芳,何礼君;铸坯加热温度和Mo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二相析出形态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1996年06期
9 韩丕兰;;我国硅钢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本钢技术;2011年03期
10 崔凤娥;杨平;毛卫民;;电工钢热压缩时动、静态再结晶组织及取向分析[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808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808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