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AZ31镁合金连续挤压扩展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17-09-17 07:35

  本文关键词:AZ31镁合金连续挤压扩展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连续挤压 镁合金 扩展成形 数值模拟 工艺参数


【摘要】: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被誉为21世纪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材料。但是,镁合金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致使其室温塑性变形能力差,采用传统加工方法存在工艺流程长、道次变形量小,需要多次加热和成材率低等问题。连续挤压技术以摩擦力为驱动力,具有流程短、节能、环保和高效等优点。因此,借助数值模拟手段研究镁合金的连续挤压扩展变形规律,优化连续挤压成形工艺参数,对镁合金连续挤压工艺参数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采用DEFORM-3D软件,以400型和500型连续挤压机为原型,数值模拟了AZ31镁合金板材的连续挤压过程,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扩展成形规律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针对400型连续挤压机成形的两种规格的镁合金板,依据设计的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流速均方差,获得了80mm×8mm镁板成形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挤压轮转速5 r/min、工模具预热温度400℃、流动通道长度40 mm;120mm×8mm镁板成形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挤压轮转速5 r/min、工模具预热温度400℃、流动通道长度50 mm。(2)基于两种规格镁板的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流动均匀性影响的主、次顺序,挤压轮转速的影响最为显著,流动通道长度的影响次之,工模具预热温度的影响不明显。(3)正交法分析镁合金连续挤压扩展成形工艺参数多因素影响规律,与单因素的影响规律一致。随着挤压轮转速的提高,流动均匀性变差;随着流动通道长度、工模具预热温度的增加,流动均匀性提高,达到一定值时,流动均匀性降低。(4)选取正交方案中代表性试验,对其模拟结果进行应变场与应力场分析。结果表明,在扩展区厚度方向上,应变值从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升高;在扩展区纵向上,最大值发生在腔体入口边缘,应力值出现两次峰值,分别集中在工模具的两个分界区域。(5)针对流动均匀性影响显著的参数,以500型连续挤压机为原型,研究了挤压轮转速和流动通道长度对160mm×8mm镁板扩展成形规律的影响。随着挤压轮转速提高,金属流动均匀性变好,挤压轮扭矩减小,坯料和腔体温度升高,应力应变值增大,建议选取挤压轮转速为6r/min;随着流动通道长度增加,金属流动均匀性先升高再降低,坯料和模具温度升高,挤压轮扭矩增大,建议选取流动通道长度为60mm。
【关键词】:连续挤压 镁合金 扩展成形 数值模拟 工艺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37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镁及镁合金概述10-11
  • 1.1.1 镁及镁合金的特点10-11
  • 1.1.2 镁合金的分类11
  • 1.2 镁合金的发展与应用11-13
  • 1.2.1 镁合金的发展历史11-12
  • 1.2.2 镁合金的应用现状12-13
  • 1.3 镁合金塑性变形机理及板材成形工艺13-16
  • 1.3.1 镁合金塑性变形机理13
  • 1.3.2 镁合金板材成形工艺及进展13-16
  • 1.4 连续挤压技术16-21
  • 1.4.1 连续挤压原理16-17
  • 1.4.2 连续挤压的工艺特点17-18
  • 1.4.3 连续挤压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18-21
  • 1.5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21-23
  • 1.5.1 课题的意义21
  •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第二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23-35
  • 2.1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简介23-24
  • 2.1.1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概述23
  • 2.1.2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的特点23-24
  • 2.1.3 有限元法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24
  • 2.2 刚塑性有限元理论基础24-26
  • 2.2.1 刚塑性有限元理论的基本假设24-25
  • 2.2.2 刚塑性有限元理论的基本方程25-26
  • 2.2.3 刚塑性有限元方程的求解过程26
  • 2.3 DEFORM有限元模拟软件简介26-29
  • 2.3.1 DEFORM-3D模拟软件概述26-27
  • 2.3.2 DEFORM模拟软件的特点27
  • 2.3.3 DEFORM软件的模拟系统27-29
  • 2.4 镁合金连续挤压数值模拟过程29-34
  • 2.4.1 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29-30
  • 2.4.2 材料模型的建立30-31
  • 2.4.4 有限元模拟前处理初始条件的设定31-34
  •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镁合金连续挤压工艺参数优化35-51
  • 3.1 正交模拟方案的确定35-37
  • 3.1.1 正交试验法简介35
  • 3.1.2 正交参数的选定35
  • 3.1.3 正交表的设计35-36
  • 3.1.4 SDV值的选取36-37
  • 3.2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37-42
  • 3.2.1 模拟结果37-39
  • 3.2.2 极差分析39-41
  • 3.2.3 方差分析41-42
  • 3.3 各参数正交优化模拟结果验证42-45
  • 3.3.1 挤压轮转速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43
  • 3.3.2 流动通道长度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43-44
  • 3.3.3 工模具预热温度对流动均匀性的影响44-45
  • 3.4 应力和应变场分析45-49
  • 3.4.1 等效应变场分析45-47
  • 3.4.2 等效应力场分析47-49
  •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不同工艺参数对镁合金连续挤压扩展成形的影响51-67
  • 4.1 TLJ500有限元模型的建立51
  • 4.2 挤压轮转速对镁合金扩展成形规律的影响51-60
  • 4.2.1 温度场分析52-53
  • 4.2.2 流动均匀性分析53-55
  • 4.2.3 挤压轮扭矩分析55-57
  • 4.2.4 腔体温度场分析57-58
  • 4.2.5 等效应变场分析58-59
  • 4.2.6 等效应力场分析59-60
  • 4.3 流动通道长度对镁合金扩展成形的影响规律60-65
  • 4.3.1 温度场分析61-62
  • 4.3.2 流动均匀性分析62-63
  • 4.3.3 挤压轮扭矩分析63-64
  • 4.3.4 模具温度分析64-65
  • 本章小结65-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致谢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常立民;孙小;;镁合金一步酸洗活化前处理工艺[J];腐蚀与防护;2013年06期

2 张帆;张绪虎;单大勇;张浩;杜志惠;周晓建;;电参数对Mg-7Gd-5Y-1.5Nd-0.5Zr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年04期

3 严莉;初立英;吴化;李雪松;;镁合金表面电沉积镍层工艺及其耐蚀性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3年05期

4 贾鸣燕;张亚伦;王成远;王桂香;张晓红;;镁-锂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3年06期

5 初青伟;梁军;郝京诚;;离子液体用于镁合金表面防护处理的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3年06期

6 K.Mensah-Darkwa;R.K.Gupta;D.Kumar;;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Magnesiume-Hydroxyapatite (MgeHA) Composite Thin Film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3年09期

7 张兴元;江四川;杨辉;张义豪;黄佳木;;制备工艺参数对镁合金表面沉积TiCN薄膜耐蚀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3年18期

8 宋东福;赵雅情;戚文军;梁涛;农登;;压铸镁合金植酸转化处理中添加剂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20期

9 毛丽贺;何芳;万怡灶;黄远;;镁钙锌合金在人体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J];材料导报;2013年20期

10 杨晓飞;田林海;曹盛;姚晓红;唐宾;;纳米TiO_2掺杂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新;张奎;王长顺;;镁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2 崔秀芳;李庆芬;王福会;;镁、铝及其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研究[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六)[C];2010年

3 陈晓明;;AZ91D镁合金上的有机转化膜[A];2014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4年

4 张志彬;梁秀兵;陈永雄;魏世丞;徐滨士;;镁合金表面热喷涂铝基涂层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思振;白晶莹;冯立;张立功;崔庆新;赵贵梅;姜文武;;镁合金微弧氧化热控膜层制备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李思振;白晶莹;冯立;王景润;李力;杨鑫;张立功;崔庆新;关宏伟;;镁锂合金低吸收/高发射微弧氧化热控膜层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二)[C];2014年

7 Liu Bin;Wu Zheng-tao;Qi Zheng-bing;Jiang Wen-fa;Wang Zhou-cheng;;Investigation of corrosion behavior of silicon nitride coating on AZ91 magnesium alloy[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冯立;白晶莹;李思振;王旭光;张立功;;AZ40M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研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孟梦;于宝义;郑黎;李润霞;袁晓光;;固溶处理时间对磁场作用下AM50镁合金铸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A];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治辉;镁合金化学镀镍溶液及其界面反应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唐辉;AZ31镁合金表面含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腐蚀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广义;微弧氧化镁表面钙化涂层组织结构与生物降解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郭惠霞;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电化学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婷婷;生物可降解镁合金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活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4年

6 汤家俊;表面和界面对Mg-H体系吸放氢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会强;铝合金表面磁控溅射ZrN、TiN、TiCN彩色纳米薄膜工艺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晓丰;铝、镁合金表面氧化与粘接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宋强;AZ91D镁合金等离子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10 沈上圯;富镁底漆改性及填料间协同缓蚀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文渊;镁铝合金及其涂层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业萍;疏水性镁合金新型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杨珂;触摸屏技术在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控制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孙永涛;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参数对成膜效率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巍;Reline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锌镀层和复合镀层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张鹏;环保型低成本AZ91D镁合金缓蚀剂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王忠维;镁合金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张珊;AZ91D镁合金电沉积制备Ni-P/Cu和Ni-P-TiN/Ni复合膜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蒋辉;AZ91镁合金表面Mo-Ce复合转化膜的制备及组织和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赵雅情;AZ91D镁合金表面植酸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86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a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