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界面的摩擦性能对轧机垂扭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轧制界面的摩擦性能对轧机垂扭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增加钢板需求量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的轧机振动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但一直没有得到圆满地解决,尤其是轧机的多系统耦合振动问题,一直是轧机振动问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轧机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轧机的耦合振动问题,对轧机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轧制过程中相关参数的相互影响关系,结合不同摩擦模型,建立了两种轧机系统耦合振动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的耦合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基于混合摩擦模型的轧机垂扭耦合振动模型,探讨了轧制过程中相关参数的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轧机垂扭两系统相互耦合的关系图,并对其结果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混合摩擦系数的相关项来探讨其对轧机垂扭耦合系统的影响,得到了混合摩擦系数的一个失稳临界值。讨论了轧机主传动扭转振动系统对垂直振动系统的耦合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2)采用一种新的动态摩擦模型,充分考虑摩擦条件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动态摩擦模型与轧机系统的耦合关系,阐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摩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及原理,并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基于动态摩擦模型的轧机系统耦合模型,并实现动态摩擦模型系数的实时更新功能。(3)通过仿真,考虑不同轧制因素对轧机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并对基于混合摩擦模型的耦合模型和基于动态更新摩擦模型的耦合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个模型的耦合特性。本文成功地建立了两种轧机垂扭耦合模型,详细地描述了轧机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并通过仿真得到了轧机系统的众多耦合特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轧机耦合振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轧机振动 垂扭耦合 动态更新 系统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的研究现状10-11
- 1.2.2 轧机机座系统垂振的研究现状11
- 1.2.3 轧制界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11-12
- 1.2.4 摩擦模型的研究现状12-13
- 1.2.5 轧机耦合振动的研究现状13-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基于混合摩擦模型的轧机垂扭耦合特性分析16-29
- 2.1 轧机轧制基本理论16-18
- 2.1.1 变形区基本参数16-17
- 2.1.2 变形体受力分析17-18
- 2.2 轧机系统振动模型及方程18-19
- 2.3 轧机垂扭系统相互耦合关系19-23
- 2.3.1 转速与阻力矩的关系20-21
- 2.3.2 轧件出口厚度21
- 2.3.3 轧制力的变化量21-23
- 2.4 轧机速度电流控制系统23-24
- 2.5 仿真及结果分析24-27
- 2.6 结论27
- 2.7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基于动态摩擦模型的轧机垂扭耦合模型29-39
- 3.1 动态摩擦模型29-32
- 3.1.1 轧制界面应力分布29-30
- 3.1.2 应力计算模型30-32
- 3.2 动态系数更新模型的建立32-38
- 3.2.1 模型耦合关系32-33
- 3.2.2 动态更新库的建立33-35
- 3.2.3 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摩擦模型参数辨识35-37
- 3.2.4 库的SIMULINK实现37-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两种模型仿真结果对比分析39-60
- 4.1 轧制速度对振动的影响39-49
- 4.1.1 轧制速度对模型1振动的影响39-43
- 4.1.2 轧制速度对模型2振动的影响43-49
- 4.2 轧制参数波动对振动的影响49-59
- 4.2.1 转速波动对振动的影响49-57
- 4.2.2 板厚波动对振动的影响57-59
- 4.3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5.1 总结60-61
- 5.2 展望61-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7-68
- 详细摘要68-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五昌;用微机对300米钻机主传动系统试行优化设计[J];探矿工程;1987年01期
2 黄国权,李逢俊;机床主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J];应用科技;2000年10期
3 金怡果,周建辉;基于VisualC++的机床主传动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机械传动;2004年01期
4 周红;刘佳冰;;轧机主传动系统减振设计[J];一重技术;2009年04期
5 刘睿;;热轧主传动电动机选型方案比较及校核[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钟相强;梁利东;;对称型混合双公比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与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3期
7 吴隆,李建华,,王新杰,姚二民;旋转式给纸机主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刘自彩;丁龙;王益海;;主传动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方案的研究[J];四川冶金;2008年05期
9 周又吾;;精轧主传动直流回路过压故障分析及处理[J];武钢技术;2013年01期
10 于国明;车床主传动系统结构的新发展[J];机床;199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治理;朱以俊;徐光萍;;主传动功率单元局部过热诊断与消除[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唐智雁;姚俊;;宝钢二次冷轧机组高性能主传动系统的应用与实践[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素荷;;一轧机机组主传动系统强度刚度及扭振分析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谋渭;刘鸿飞;张大志;李东明;王一德;李爱群;李斌;;提高热连轧精轧机组主传动系统效能的途径[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5 韩丽平;史庆;张辉;;变频器在冷轧主传动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宋司兵;于维民;;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计算研究及软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于大新;;SIMADYN-D主传动系统标定方法及部分程序的完善[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光萍;;PDA系统在热轧主传动上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董庆荣;王广义;王洪志;芦亚伟;;邯钢3000mm轧机主传动系统[A];全国冶金企业计控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顾华中;;IGBT矢量控制在冷轧主传动中的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刘亚鹏 罗凌波;20兆瓦超大功率轧机主传动系统试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3年
2 夏杰生;轧机主传动改造和节能有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松涛;基于润滑摩擦效应的冷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钟幸宏(Hafree Chung);活塞式压缩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与流体力学耦合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3 高峥;轧机主传动系统微变量控制回路耦合振动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恩溪弄;车床主传动系统精度可靠性及灵敏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王建佳;考虑弧型齿特性的轧机主传动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谈书贤;轧机主传动系统周期解的稳定性分析及时滞反馈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薛森;扭振影响的轧制力作用下轧机主传动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8 刘金杰;直流电机驱动下轧机主传动机电耦合系统扭振分析及控制[D];燕山大学;2016年
9 吴铮;机电主传动系统在摩擦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胡俊义;五工位餐具抛光机主传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2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87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