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摘要】:灰铸铁(gray cast iron)因其良好的铸造成型性能、强有力的价格优势、优良的耐腐蚀、耐磨损、高硬度等特性,得到了机械行业及相关厂家的广泛青睐。而合金元素的加入能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得合金灰铸铁在发动机缸体、缸盖以及机床等有特殊要求的地方更能发挥其性能上的优势。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生产对灰铸铁要求不断增加,现在我们使用的灰铸铁已逐渐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灰铸铁的性能,使其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充分发挥其优势已成为现在亟需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而添加了纳米金属添加剂的材料在综合性能方面普遍得到了提升,具有硬度高、耐磨性能好、抗拉强度高、加工性能好、耗能少等优点,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高性能合金类材料,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范围。本文探讨了不同种类、不同含量的纳米金属添加剂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国标HT250,合金HT250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通过观察添加了不同纳米金属添加剂的HT250试样的微观组织,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耐磨性能测定、耐热疲劳性能测定,并与未添加纳米金属添加剂的原始HT250材料进行组织性能的对比,初步探究了经过纳米金属添加剂改善之后的HT250试样的强韧化机理。试验结果显示,在铸造过程中,添加了纳米金属添加剂的HT250试样,其综合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国标HT250材料,当在其中分别加入7种不同种类的纳米金属添加剂,所有添加了纳米金属添加剂的试样组织性能均得到了改善。微观组织方面,石墨组织均为分布均匀的A型石墨,尺寸短小且端部呈钝片状;珠光体的含量得到了提升,组织致密,片间距减小;力学性能方面,硬度均略有提高,而抗拉强度最高提高21.4%,耐磨性最高提高了46.7%。对于铬铜合金HT250材料,当在其中分别加入4中不同种类的纳米金属添加剂,所有添加了纳米金属添加剂的试样的组织性能几乎全部优于未添加粉体的试样的,微观组织方面,其石墨组织细小均匀,珠光体组织致密,共晶团数量增多。力学性能方面,抗拉强度最高提高了20.8%,耐磨性能最高可提升58.3%。对于含铌HT250材料,其本身的综合性能较为优良,当在其中加入纳米金属添加剂之后,其组织形貌、综合性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中,通过将纳米金属添加剂直接置于铁水包内得到的试样耐磨性最高增加了27.1%,而通过炉内添加方式所得到的试样耐磨性最高增加了60.8%。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材料组织性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静置时间不同,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材料的改善效果也各不相同。当静置时间在6min时,获得的试样无论是组织形貌、力学性能、耐磨性、耐热性均好于其他静置时间的,其抗拉性能最高可增长12.5%,耐磨性最高可提升62.5%、耐热性最高可提升66.7%。从性能提升率来看,通过炉内添加纳米金属添加剂所获得的试样在综合性能上高于直接将纳米金属添加剂置于铁水包内的。
【关键词】:HT250 综合性能 纳米金属添加剂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4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灰铸铁的发展和应用13-15
- 1.3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15-17
- 1.3.1 石墨形态15-17
- 1.3.2 基体组织17
- 1.4 灰铸铁性能研究现状17-19
- 1.4.1 灰铸铁耐磨性研究17-18
- 1.4.2 灰铸铁耐热性研究18-19
- 1.5 灰铸铁性能的影响因素19-22
- 1.5.1 合金化19-21
- 1.5.2 孕育作用21-22
- 1.6 纳米技术的研究22-24
- 1.6.1 研究现状22-23
- 1.6.2 纳米金属添加剂的特点及应用23-24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4-25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25-31
- 2.1 试验材料25
- 2.1.1 国标HT250化学成分及性能25
- 2.1.2 制备过程25
- 2.2 灰铸铁试样的组织观察25-26
- 2.2.1 石墨25
- 2.2.2 基体组织25-26
- 2.2.3 共晶团26
- 2.2.4 拉伸断.扫描26
- 2.2.5 磨损形貌26
- 2.3 性能测定26-30
- 2.3.1 抗拉强度测定26-27
- 2.3.2 硬度测定27
- 2.3.3 耐磨性能测定27-28
- 2.3.4 耐热疲劳性能测定28-30
- 2.4 试验流程30-31
- 第三章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组织性能影响31-41
- 3.1 试验条件31
- 3.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组织影响31-35
- 3.2.1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石墨组织的影响31-33
- 3.2.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基体组织的影响33-35
- 3.3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力学性能的影响35-37
- 3.3.1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抗拉强度的影响35-36
- 3.3.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硬度的影响36-37
- 3.4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国标HT250耐磨性能影响37-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合金HT250组织性能影响41-56
- 4.1 试验条件41
- 4.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K组)组织性能影响41-49
- 4.2.1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石墨组织影响41-42
- 4.2.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基体组织影响42-43
- 4.2.3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共晶团影响43-45
- 4.2.4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抗拉强度影响45
- 4.2.5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硬度影响45-46
- 4.2.6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铬铜HT250耐磨性能影响46-47
- 4.2.7 铬铜HT250表面磨损形貌47-49
- 4.3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J组)组织性能影响49-55
- 4.3.1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石墨组织影响49-50
- 4.3.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基体组织影响50
- 4.3.3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共晶团影响50-51
- 4.3.4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抗拉强度影响51-52
- 4.3.5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硬度影响52
- 4.3.6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含铌HT250耐磨性能影响52-53
- 4.3.7 含铌HT250表面磨损形貌53-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组织性能影响56-68
- 5.1 试验条件56
- 5.2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组织影响56-64
- 5.2.1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石墨组织影响56-59
- 5.2.2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基体组织影响59-61
- 5.2.3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共晶团影响61-64
- 5.3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力学性能影响64-65
- 5.3.1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抗拉强度影响64
- 5.3.2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硬度影响64-65
- 5.4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HT250耐磨性能影响65-66
- 5.5 纳米金属添加剂静置时间对灰铸铁耐热疲劳性能影响66-67
- 5.6 本章小结67-68
- 第六章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组织性能影响机理分析68-74
- 6.1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组织影响的机理讨论68-69
- 6.2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性能影响的机理讨论69-71
- 6.3 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耐磨性能影响的机理讨论71-74
- 第七章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7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奇异”性能[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0年12期
2 长征;纳米金属粉粒[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3期
3 杜淼;任海萍;;纳米金属铁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进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纳米金属生产线落户昆山[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8期
5 樊东黎;;车用超强纳米结构金属[J];金属热处理;2012年12期
6 ;新工艺让纳米金属拥有优异表面 应用前景诱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0期
7 秦伯雄,柳刚,范荣焕,杨春阁;纳米金属蒸镀高密度录像带的制作原理与工艺(英文)[J];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2000年01期
8 刘筱薇,仵海东;纳米金属材料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1年03期
9 高陇桥,张巨先;陶瓷纳米金属化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2004年04期
10 居荫诚;解世文;吕刚;郭勃海;管群生;;应用发光细菌检测纳米金属添加剂生物毒性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瓦列里;杨晓英;郭小平;郝建堂;;纳米金属微粉的制备及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吴玉程;王文芳;郑玉春;鄢波;杨晔;李广海;张立德;;二氧化硅介孔内组装纳米金属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高陇桥;张巨先;;陶瓷纳米金属化技术[A];陶瓷—金属封接技术进步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绘;钭忠尚;黄倩;饶兴堂;崔元靖;钱国栋;;一种探测苯酚的发光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A];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姚素薇;;电化学组装纳米金属线(点)阵列[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吴焱学;李雄耀;王世杰;李世杰;唐红;;俄歇电子能谱在月壤纳米金属铁原位分析中的应用前景[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罗江山;;纳米金属功能材料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9年版)[C];2010年
8 张洪武;李桂村;张志q;崔作林;;纳米组装的环境友好纳米金属催化剂[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9 迟广俊;冯钊永;赵瑾;姚素薇;;电化学制备纳米金属多层膜与多层纳米线[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鹏;姚燕燕;田晓珍;许启明;A.Gedanken;;微波加热制备尺寸各向异性纳米金属钌颗粒[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洋;大庆首个纳米金属项目主体封顶[N];大庆日报;2012年
2 记者 高博;我实现纳米金属新工艺突破[N];科技日报;2013年
3 记者 刘凌 通讯员 刘祥;“湖南造”纳米金属 粉末设备远销国外[N];湖南日报;2010年
4 ;日本纳米金属研究开发正式启动[N];中国冶金报;2002年
5 迪文;韩国研制出2纳米金属线[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吴宏富;密友集团建成省级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中国包装报;2010年
7 常丽君;纳米金属膜小孔具有“封孔透光效应”[N];科技日报;2011年
8 吴宏富;江苏成立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中国工业报;2010年
9 吴宏富;密友高性能纳米金属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0 张亮;纳米金属让炸弹更小更强[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佳;以组装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纳米金属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锡凤;纳米金属铜与镍的形貌控制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3 刘磊力;纳米金属和复合金属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4 蒋渝;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机理及其润滑减摩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赵军;碳包裹纳米金属及其合金粒子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楚广;ICF用纳米金属铜、银和铝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黄丹;纳米金属单晶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能及其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高烨;固体推进剂用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亚晶;纳米金属Al复合含能材料激光光热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郁军;沥青基碳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利平;功能化有序介孔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曲志尧;纳米金属添加剂对灰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严冲;不同形貌纳米金属铜、镍的制备、分散及摩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陈开果;分子动力学模拟冲击波在纳米金属铜中的传播[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5 史运泽;纳米金属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沈志强;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微结构热稳定性的模拟[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汪艳梅;核壳型磁性纳米金属铁的制备及表征[D];中南大学;2008年
8 刘晓畅;在离子液体环境下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1年
9 蔡逸飞;微乳液法制备油溶性纳米金属铜及其在摩擦学中的应用[D];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
10 罗琨琳;NiFe_2O_4纳米金属陶瓷的制备研究与力学性能分析[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2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89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