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TB6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2:01

  本文关键词:TB6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B6钛合金 表面自纳米化 高能喷丸 孪生变形 硬度 表面粗糙度


【摘要】:TB6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可锻性优异、断裂韧性好、各向异性小和抗应力腐蚀能力强等优点,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高强韧近β钛合金。但是TB6钛合金具有非常高的缺口敏感性,硬度不高,抗磨损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航空结构件中的应用。本文采用高能喷丸的方式,对TB6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探索了不同喷丸时间、弹丸尺寸对TB6钛合金表面组织、粗糙度、显微硬度的影响,探究了TB6钛合金表面纳米化机制,获得如下结论:不同喷丸时间和弹丸尺寸处理后的TB6合金表面结构显示,随喷丸时间增加,其变形层厚度呈先增大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在弹丸尺寸为1mm、2mm和4mm时,变形层厚度的最大值分别为600μm、800μm和1600μm;而随弹丸尺寸增大,变形层厚度一直呈增大趋势,当喷丸时间为3min时,弹丸尺寸由1mm增加到4mm,变形层厚度从509μm增加到1507μm。喷丸处理后的TB6合金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结果显示,TB6钛合金经表面纳米化后,其表层硬度明显提高,由基体的280HV提高至380HV;TB6合金的表面粗糙度Ra值也在喷丸处理后明显增大,其中经弹丸尺寸2mm喷丸45min后,表面粗糙度从原始样品的0.102μm提高到1.184μm。XRD结果显示,未喷丸的TB6钛合金为单一的β相,当经喷丸处理后,TB6钛合金表层发生了α"马氏体相变。随喷丸的时间延长,表层α"相马氏体的含量先增多,最后趋于稳定;但在相同喷丸时间处理时,弹丸尺寸越小,越容易引起β→α"相变。经过弹丸尺寸4mm喷丸45min处理后,TB6合金表面纳米化层的TEM显示:合金表层的粗晶细化成大小为100~150nm的等轴纳米晶,并在晶粒内部出现了相互交割的细小孪晶片,在孪晶片的周围同时存在着大量的高密度位错。这表明TB6合金经高能喷丸处理后,表层晶粒发生了孪生变形,形成了形变孪晶。因此,这种高能喷丸导致TB6钛合金表层晶粒细化,以及多系孪晶、单系孪晶、无应变基体梯度组织结构的出现是其表面硬度提高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TB6钛合金 表面自纳米化 高能喷丸 孪生变形 硬度 表面粗糙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20
  • 1.1 引言8-9
  • 1.2 纳米晶体材料9-14
  • 1.2.1 纳米晶体材料简介9-10
  • 1.2.2 纳米晶体材料的力学性能10-12
  • 1.2.3 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12-14
  • 1.3 表面纳米化(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SNC)14-19
  • 1.3.1 SNC的提出及分类14-16
  • 1.3.2 表面机械研磨16-17
  • 1.3.3 纳米化机理17-18
  • 1.3.4 SNC对力学性能的影响18-19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19-20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0-23
  • 2.1 实验材料20
  • 2.2 HESP表面纳米化设备及参数20-21
  • 2.3 显微组织分析21-22
  • 2.3.1 显微组织观察21-22
  • 2.3.2 X射线衍射22
  • 2.3.3 透射电镜观察22
  • 2.4 性能测试22-23
  • 2.4.1 表面粗糙度22
  • 2.4.2 显微硬度22-23
  • 第3章 高能喷丸对TB6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观组织的影响23-43
  • 3.1 引言23
  • 3.2 喷丸时间对TB6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观组织的影响23-33
  • 3.2.1 微观组织形貌分析23-29
  • 3.2.2 表面纳米化层厚度变化规律29-30
  • 3.2.3 表面纳米化层XRD分析30-33
  • 3.3 弹丸尺寸对TB6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微观组织的影响33-39
  • 3.3.1 微观组织形貌分析33-35
  • 3.3.2 表面纳米化层厚度变化规律35-37
  • 3.3.3 表面纳米化层XRD分析37-39
  • 3.4 TB6合金表面纳米化机理分析39-42
  • 3.4.1 表面纳米化层TEM分析39-40
  • 3.4.2 TB6合金表面纳米化机理40-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高能喷丸对TB6合金表面纳米化层力学性能影响43-50
  • 4.1 引言43
  • 4.2 喷丸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43-46
  • 4.2.1 喷丸时间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43-45
  • 4.2.2 弹丸尺寸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45-46
  • 4.3 喷丸工艺参数对显微硬度的影响46-48
  • 4.3.1 喷丸时间对显微硬度的影响46-47
  • 4.3.2 弹丸尺寸对显微硬度的影响47-48
  • 4.4 TB6合金表面强化机理分析48-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继红;武保林;刘刚;;表面纳米化对316L不锈钢抗点蚀性能的影响[J];材料保护;2008年05期

2 赵严;郭鸿镇;宁永权;姚泽坤;白楠;何光晖;姚栋嘉;;表面纳米化对金属材料耐磨性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2年05期

3 郑慧娟;钟蜀晖;;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的疲劳性能分析[J];科学之友;2013年08期

4 刘言;毕伟;;中科院金属所与上海宝钢表面纳米化应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J];科学新闻;2003年03期

5 张鹏;尚晓敏;刘晓秋;彭欣丽;;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进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胡兰青,李茂林,王科,刘刚,卫英慧,许并社;铝合金表面纳米化处理及显微结构特征[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12期

7 ;金属表面纳米化研究最新进展[J];表面工程资讯;2007年01期

8 欧信兵;张津;;强烈塑性变形表面纳米化的研究现状[J];表面技术;2008年03期

9 葛利玲;刘忠良;井晓天;卢正欣;路彩虹;;超音速微粒轰击0Cr18Ni9钢表面纳米化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年16期

10 高家诚;王强;高正源;;机械研磨金属表面纳米化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洪伟;刘志文;张俊宝;吴杰;史弼;熊天英;;40Cr钢的表面纳米化[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2 樊新民;黄洁雯;朱琳;;表面纳米化对氮离子注入的影响[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玉亮;王吉孝;吕家舜;李铁藩;熊天英;;超音速颗粒轰击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A];腐蚀与防护青年学者走入宝钢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4 张俊宝;刘玉亮;宋洪伟;吴杰;史弼;熊天英;;钢铁材料自身表面纳米化研究进展[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5 张俊宝;;钢铁材料表面纳米化组织性能研究[A];腐蚀与防护青年学者走入宝钢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6 王晓伟;周春兰;熊良钺;刘晓光;王宝义;魏龙;;表面纳米化316L不锈钢的慢正电子研究[A];第九届全国正电子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樊新民;黄洁雯;朱琳;;表面纳米化对低碳钢氮离子注入的影响[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8 樊新民;叶惠琼;;7A04表面纳米化组织的热稳定性[A];第九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樊世民;盖国胜;苗赫濯;;矿物粉体表面纳米化修饰技术研究[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石东艳;龙建旭;钟蜀晖;;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新;粉体表面纳米化修饰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记者束洪福 刘碧玛;矿物粉体表面纳米化修饰技术产业化前景广[N];科技日报;2003年

3 尹涛;新材料专项重点敲定 未来铝需求将大幅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建;钛基和铁基合金的表面纳米化与渗氮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2 白涛;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对应力腐蚀敏感性影响的小冲杆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樊世民;矿物粉体表面纳米化修饰技术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4 温爱玲;表面纳米化对钛及其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5 杜华云;铁基合金表面纳米化过程及相关金属学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洪旺;AISI 304不锈钢的表面自纳米化及混合表面纳米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7 徐开东;镁合金高能撞击表面纳米化与激光合金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亮;模具钢表面纳米化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孔震;高能弹丸轰击诱导金属表面纳米化设备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徐海璐;旋转加速喷丸表面纳米化工业纯铝和纯铜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申金科;局部表面纳米化提高金属板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罗钦毫;TB6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6 石东艳;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疲劳性能初步探讨[D];贵州大学;2006年

7 韩同伟;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的低周疲劳性能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苏娟;表面纳米化对铜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叶惠琼;7A04表面纳米化及其对离子注入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陈鹏;金属材料的表面纳米化及其表征[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3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923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