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方法及冷速对铁基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制备方法及冷速对铁基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铁基非晶态合金 制备方法 制备冷速 玻璃形成能力 磁性能
【摘要】:非晶态合金处于亚稳态,其性能与制备历史,特别是制备冷速密切相关。本论文以铁基非晶态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制备技术获得具有不同制备冷速的非晶态合金,研究制备方法及冷速对铁基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晶化行为,机械性能以及磁性能的影响。(1)本文首先研究了具有不同冷却速率的制备方法对Fe76P5(B0.5Si0.3C0.2)19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凝固过程中形核长大的行为,热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我们分别通过J-quenching,铜模吸铸及铜模喷铸方法制备Fe76P5(B0.5Si0.3C0.2)19块体非晶态合金,相应的非晶临界尺寸分别为1.7 mm,1 mm和1 mm。用上述三种制备方法制备的稍大于临界尺寸的淬态样品的晶化组织形貌显著不同。同时,J-quenching技术制备的块体非晶态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2)我们以Fe80-xCoxP13C7(x=0,5,10,15,20 at.%)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Fluxing提纯技术分别结合J-quenching技术及melt-spinning技术制备出该体系的非晶态合金。对比分析这两种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非晶态合金性能,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及制备冷速对该体系非晶态合金热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80-xCoxP13C7(x=0,5,10,15,20 at.%)非晶薄带和块体非晶态合金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Co含量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非晶薄带的Ms随着Co含量的增加单调缓慢减小。而块体非晶态合金的Ms随着Co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当Co的含量在5 at.%时,Ms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减小。对它们的磁畴结构进行表征,非晶条带的磁畴为带状,较宽,有方向性;块体非晶态合金磁畴呈枝状,较密集,无方向性。
【关键词】:铁基非晶态合金 制备方法 制备冷速 玻璃形成能力 磁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139.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一章 引言8-23
- 1.1 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史8-9
- 1.2 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与非晶形成能力的判据9-14
- 1.2.1 非晶合金形成的唯相解释9-10
- 1.2.2 非晶形成的热力学因素10-11
- 1.2.3 非晶形成的动力学因素11-12
- 1.2.4 玻璃形成能力判据12-14
- 1.3 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14-16
- 1.3.1 水淬法14
- 1.3.2 抑制非均质形核技术14-15
- 1.3.3 金属模铸造法15-16
- 1.3.4 非晶粉末挤压法16
- 1.4 铁基非晶合金的性能16-18
- 1.4.1 磁学性能16
- 1.4.2 力学性能16-17
- 1.4.3 耐腐蚀性能17-18
- 1.5 论文的选题思路、主要内容和意义18-19
- 参考文献19-23
- 第二章 实验23-32
- 2.1 实验准备23
- 2.2 样品制备23-27
- 2.2.1 感应熔炼母合金23-24
- 2.2.2 火枪熔炼母合金24-25
- 2.2.3 铜模喷铸制备块体非晶合金25
- 2.2.4 铜模吸铸制备块体非晶合金25-26
- 2.2.5 J-quenching制备块体非晶合金26
- 2.2.6 单辊快淬法制备非晶合金26-27
- 2.3 实验测试方法27-31
- 2.3.1 X射线衍射法 ( XRD )27
- 2.3.2 差示扫描量热法 ( DSC )27-28
- 2.3.3 磁性测量分析28-29
- 2.3.4 力学性能29-30
- 2.3.5 形貌分析30-31
- 参考文献31-32
- 第三章 制备方法对Fe-Si-B-P-C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32-49
- 3.1 引言32
- 3.2 实验方法32-33
- 3.3 结果与讨论33-45
- 3.3.1 制备方法对Fe-Si-B-P-C非晶态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33-39
- 3.3.2 制备方法及制备冷速对Fe-Si-B-P-C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39-40
- 3.3.3 制备方法及制备冷速对Fe-Si-B-P-C非晶态合金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40-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参考文献46-49
- 第四章 制备冷速对Fe_(80-x)Co_xP_(13)C_7 (x=0, 5, 10, 15, 20 at.%)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49-61
- 4.1 引言49-50
- 4.2 实验方法50
- 4.3 结果与讨论50-57
- 4.3.1 Fe_(80-x)Co_xP_(13)C_7 (x=0, 5, 10, 15, 20 at.%)合金的热稳定性50-53
- 4.3.2 Fe_(80-x)Co_xP_(13)C_7 (x=0, 5, 10, 15, 20 at.%)合金的磁性能53-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参考文献58-61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61-63
- 5.1 主要结论61-62
-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62-63
- 附录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言忠;;非晶态合金在特殊功能材料中的研究与应用[J];仪表材料;1980年05期
2 徐金璋;变压器用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动向[J];上海钢研;1981年01期
3 张纪;旋制非晶态合金丝带的冷却速度[J];矿冶工程;1981年01期
4 宁远涛,周新铭;熔体淬火形成非晶态的判据[J];金属学报;1981年03期
5 张邦维;尺寸因素在非晶态合金形成中的作用[J];金属学报;1981年03期
6 张士全;朱万魁;汪世奇;袁朴;;高磁感低损耗非晶态合金[J];贵金属;1981年04期
7 张洛;冶金部首届非晶态合金及应用学术交流会[J];上海钢研;1982年04期
8 翁甲强,徐国枢,李德修;三种铜锆非晶态合金的力学性能[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Z1期
9 尹速;;非晶态合金使发动机的效率大为提高[J];稀有金属;1983年02期
10 王明德;;非晶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J];仪表材料;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源;赵英俊;;非晶态合金材料磁敏特性及应用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黄月英;纪红兵;;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室温下羰基化合物的液相还原[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3 陈坤;;稀土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沉积机理[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志杰;张明慧;李伟;陶克毅;;纳米非晶态合金催化氯苯加氢脱氯[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5 蒋敏强;戴兰宏;;非晶态合金的剪切带韧性[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玲玲;李绪业;黄维清;李小凡;肖克雄;;机械合金化多元非晶态合金形成规律探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郭应臣;卓立宏;张树坤;杨辉;;非晶态合金纳米硼化镍的固相合成及催化氢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玲玲;胡望宇;刘让苏;吴力军;;几种非晶态合金的交流磁性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9 刘俊;李辉;林宏;李和兴;;溶剂挥发辅助化学还原法制备介孔Co-B非晶态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10 许胜先;李凤仪;;硅藻土负载非晶态钌硼合金的合成及催化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华夏;非晶态合金巧妙防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作者 李俊义;奇妙的非晶态金属[N];人民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吴晓向;世界性科技难题的“摘冠”人[N];工人日报;2006年
4 ;前景广阔的非晶新材料 [N];中国冶金报;2002年
5 先越蓉;非晶态硅钢的组织变化[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6 李微;他走在世界前沿[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左佳齐;为了催化领域的梦想[N];中国石化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马坤 实习生 王芳;“小企业”里的“大智慧”[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赵体威;科技创新的磁力和魅力[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玲;二十年磨一剑[N];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晓军;镁基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雪莹;新型非晶态合金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雪莲;非晶态合金液体脆性的热力学表征[D];山东大学;2010年
4 祝江波;液态和非晶态二元合金结构性质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D];复旦大学;2007年
5 牛玉超;Fe-Si-B非晶态合金结构演变及其流变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田娜;铝基非晶态合金的玻璃转化及初晶化行为[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7 国洁;有机配体调控Ni-B非晶态合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张政军;固态薄膜中亚稳合金相的形成及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1995年
9 郑一雄;镍基非晶态合金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兵;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催化葡萄糖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艺露;非晶态合金改性TiO_2在光催化合成氨中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3 张继君;制备方法及冷速对铁基非晶态合金性能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5年
4 马旭;镍基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周泽岩;发展应用于生物材料的CoCrMo块体非晶态合金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6 杨平锋;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催化葡萄糖、麦芽糖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卿飞;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及其催化硝基化合物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成佐;非晶态合金的制备、表征及在腈类加氢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烨;特殊形貌非晶态合金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斯勇;新型非晶态合金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催化糠醛加氢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57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95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