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纳米线阻变存储器的组装及电阻开关特性
本文选题:氧化铜 + 阻变存储器 ; 参考:《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5年02期
【摘要】:用热氧化法在空气中加热铜片制备了CuO纳米线(CuO NWs),通过FESEM对纳米线表面进行了观察,并用液体转移法组装成功了一种简单的阻变存储器件。通过I-V测试系统观察到了Cu/CuO NWs/Cu器件表现出了明显的双极型和单极型。最后通过对比高阻态(HRS)和低阻态(LRS)的表面形貌,解释了Cu/CuO NWs/Cu器件的阻变机制。
[Abstract]:CuO nanowires CuO NWsO were prepared by heating copper in air by thermal oxidation method. The surface of nanowires was observed by FESEM. A simple resistive memory device was fabricated by liquid transfer method. Through the I-V measurement system, the Cu / CuO NWsr / Cu devices show obvious bipolar and monopole patterns. Finally,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Cu / CuO NWs / Cu devices is explained by comparing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high resistance HRS and low resistance LR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04105)
【分类号】:TP3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美玲;杨昌平;石大为;王瑞龙;肖海波;杨辅军;王浩;Vyacheslav Marchenkov;;La_(0.5)Ca_(0.5)MnO_3陶瓷的EPIR效应与深能级陷阱态的关系[J];硅酸盐学报;2013年12期
2 罗劲明;徐初东;陈书汉;;BiFe_(0.95)Mn_(0.05)O_3薄膜阻变效应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机理分析[J];材料导报;2014年04期
3 王少敏;相文峰;赵昆;赵嵩卿;;SrTiO_3薄膜电致电阻调制机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4年15期
4 S.S.Shinde;T.D.Dongle;;Modelling of nanostructured TiO_2-based memristors[J];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2015年03期
5 王小平;沈轶;吴计生;孙军伟;李薇;;忆阻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自动化学报;2013年08期
6 高兴森;张飞;林远彬;芦增星;;过渡金属氧化物薄膜阻变存储材料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7 刘志江;张守英;霍进迁;李建;邱晓燕;;HfO_x缓冲层对γ-Fe_2O_3纳米微粒膜电阻开关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4年04期
8 李秀玲;康鑫;李爱君;;晶体结构对TiO_2薄膜电致电阻效应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Xiao-Jian Zhu;Jie Shang;Gang Liu;Run-Wei Li;;Ion transport-related resistive switching in film sandwich structur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20期
10 郭新;谈征华;尹雪兵;李泓;陈立泉;郭向欣;;用于信息存储、逻辑运算和大脑神经功能模拟的忆阻型离子器件[J];科学通报;2014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宏伟;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阻变存储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金朝;反应溅射外延M_xFe_(3-x)O_4薄膜的磁学性质和电子输运特性[D];天津大学;2012年
3 魏琳琳;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基阻变器件电阻转变特性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蒋兴莉;氧化物异质结构中的电阻开关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5 李子威;多铁异质结薄膜的磁电耦合效应与电阻转变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李玮琨;二氧化钛结构和催化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赵鸿滨;新型二元氧化物阻变薄膜与器件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4年
8 高倩倩;Mn掺杂ZnO室温铁磁性及金属—半导体电致电阻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梁琳;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刘晓杰;金属纳米晶电荷俘获型存储单元的制备及其存储效应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鑫;晶体结构和界面修饰对TiO_2薄膜电致电阻效应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凯;过渡金属氧化物阻变存储器动态特性的蒙特卡洛仿真[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3 申婧翔;基于Metal/Nb:SrTiO_3接触界面阻变效应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4 任思伟;RRAM存储单元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孙健;Nb:SrTiO_3单晶Schottky结的电致阻变特性与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6 屈书静;Nb:SrTiO_3薄膜和Al_2O_3薄膜及其叠层结构的电致阻变特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7 赵志娟;NiO基透明同/异质结的组建及其阻变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强进;Zn_(1-x)Mg_xO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阻变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王红霞;Cu_2S薄膜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10 罗昌俊;Cu_2O的EPIR效应与忆阻器行为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雨;刘心宇;李川;;CuO掺杂BFS基厚膜热敏电阻的研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6期
2 王岭;郝增川;戴磊;李跃华;吴印林;崔广华;;纳米结构CuO为敏感电极的阻抗谱型NO_2传感器[J];无机化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方国家;张增常;刘传清;李炳安;雷式祖;;脉冲准分子激光沉积高a轴(200)取向CuO—SuO_2薄膜[J];襄阳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4 赵书华;CuO掺杂纳米SnO_2样品的低温电阻特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蒋华,车广灿,李方华;La_2O_3-PbO-SrO-CuO四元系超导材料中的新相[J];电子显微学报;1996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迈;方萍;谢云龙;罗孟飞;;CuO/Al_2O_3和CuO/CeO_2-Al_2O_3催化剂中CuO物种存在形式的对比研究[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2 曹菲菲;张亦弛;郭玉国;;CuO纳米链的可控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3 ;A1-D Monocopper Substituted Dawson-type Arsenotungstate (H_2en)_(0.5)[Cu(en)_2]_(0.5){[Cu(en)_2(H_2O)]_2[Cu(en)_2](α1-As_2W_(17)CuO_(61))}·8H_2O[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全国多酸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A New 1-D Mono-Cu~Ⅱ Substituted Dawson-type Arsenotungstate [enH_2]_(0.5)[Cu(en)_2]_(1.5)[Cu(en)_2(H_2O)]_2[α-As_2W_(17)CuO_(61)]7·H_2O[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苏庆梅;姜飞;周小燕;杜高辉;;CuO纳米线电化学行为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6 刘曰利;陈文;戴英;;一维CuO纳米针材料的直径可控制备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7 高鸿毅;王戈;杨穆;陶进长;崔馨;;自组装花状结构CuO的水热合成及其催化性能[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王慧;时森;李卫清;刘国杰;孙俭;;CeO_2对CuO/γ-Al_2O_3结构及烟气脱硫性能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高志华;黄伟;阴丽华;;CuO/ZrO_2基浆状催化剂完全液相制备及表征[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贾哲华;刘振宇;黄张根;;单颗粒CuO/Al_2O_3的烟气脱硫反应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顺孝;纳米ZnO和CuO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封文强;CuO纳米颗粒对玉米的毒性效应及其在玉米体内的吸收和转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凯;CuO纳米颗粒对鲤鱼的致毒效应及在鲤鱼体内的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郭姝;以水溶性聚酰胺酸盐为载体制备形状和尺寸可控的CuO纳米粒子[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尚德建;CuO纳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安浩然;微液滴制备不同形貌CuO及其光催化和气敏性能[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爱慧;CuO(NiO)@Al_2O_3核壳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催化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肖惠;纳米SnS_2和CuO的合成与表征[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9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03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