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普通光盘与软模板纳米压印技术的二维微纳结构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7-03-23 15:17

  本文关键词:基于普通光盘与软模板纳米压印技术的二维微纳结构的制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维周期性微纳结构和随机性微纳结构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在生物医学、太阳能电池和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电子束刻蚀、聚焦离子束刻蚀、光刻等技术均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微纳结构。然而,这些技术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成本高、制备效率低、并且难以制备大面积的微纳结构。纳米压印技术,其加工分辨能力只与模板图案的尺寸有关,而不受光学光刻的最短曝光波长的物理限制,并且还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制备,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该技术通常仍需要电子束或聚焦离子束刻蚀等方法预先制备刚性模板。微接触印刷、复制模塑、转移微模塑、毛细微模塑、溶剂辅助微塑模等软刻蚀方法成本低、可以快速制备大面积的微纳米结构,然而这些方法中使用的弹性模板或弹性印章均需要初始的母模板,而这一模板的制备仍需要利用电子束、光刻等技术来制备,从而导致纳米压印技术与软刻蚀技术仍然离不开价格昂贵的初始模板。因此,人们试图寻找廉价的微纳结构作为模板。因此,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大面积制备微纳周期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克服这些问题为目的,将软模板与纳米压印技术相结合,以普通CD、DVD和BD光盘中的聚碳酸酯层(PC层)为初始模板,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制其微结构从而形成软模板,利用热压印的方法在PC这种热塑性基底上制备了不同的微纳结构。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PDMS分别复制一次写入型光盘CD-R、DVD-R和BD-R光盘PC层上的微纳结构后,再利用热压印的方法将以上三种PDMS上的一维微纳结构分别转移到空白PC基底上,从而在PC基底上制备了三种周期不同的一维微纳光栅结构。2.利用PDMS软模板通过两次成一定角度的压印,在PC基底上制备了周期性二维微纳结构;两次压印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PDMS软模板,在PC基底上制备了多种复杂的二维微纳结构。3.将三种光盘的PC层两两组合,用PDMS分别复制每组组合的微纳结构,从而得到了三种具有组合微纳结构的软模板;两次压印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PDMS软模板,在同一PC基底上同时制备了四种二维周期性微纳结构,这一并行压印的方式提高了制备效率。4.直接以CD-R、DVD-R和BD-R光盘的PC层作为压印基底,将三种光盘相应的PDMS软模板与光盘基片光栅方向成一定角度进行压印,获得了不同的二维周期性微纳结构。5.为了在空白PC基底上制备随机性微纳结构,采用PDMS分别复制只读型光盘CD-ROM、DVD-ROM和BD-ROM中PC层上的随机微纳结构,之后再利用热压印的方法将三种PDMS上的微纳结构分别压印到空白PC基底上,从而在空白PC基底上制备了二维随机性微纳结构。
【关键词】:纳米压印 PDMS PC 光盘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06;TP33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8
  • 第二章 基于普通一次写入型光盘的微纳结构初始模板制备18-26
  • 2.1 CD-R、DVD-R和BD-R光盘的结构组成18-19
  • 2.2 CD-R、DVD-R和BD-R光盘的处理方法19-20
  • 2.3 三种光盘的聚碳酸酯层的微纳结构表征20-24
  • 2.4 本章小结24-26
  • 第三章 基于普通一次写入型光盘的周期性微纳结构的软模板纳米压印26-44
  • 3.1 实验器材与试剂26-27
  • 3.2 PDMS软模板的制备及表征27-30
  • 3.3.一维微纳结构的软模板纳米压印30-32
  • 3.3.1 一维微纳结构的软模板纳米压印过程30-31
  • 3.3.2 一维微纳结构表征31-32
  • 3.4 二维微纳结构的软模板纳米压印32-37
  • 3.4.1 二维微纳结构的软模板纳米压印过程32-34
  • 3.4.2 二维微纳结构的表征34-37
  • 3.5 多种二维微纳结构的软模板并行纳米压印37-40
  • 3.5.1 多种二维微纳结构的软模板并行纳米压印过程37-38
  • 3.5.2 多种二维微纳结构的表征38-40
  • 3.6 以光盘聚碳酸酯层为基底的二维微纳结构的制备40-42
  • 3.6.1 以光盘聚碳酸酯层为基底的二维微纳结构的制备过程40
  • 3.6.2 二维微纳结构的表征及分析40-42
  • 3.7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只读型光盘微纳结构的软模板复制及随机性微纳结构的纳米压印44-50
  • 4.1 PDMS软模板的制备及表征44-46
  • 4.2 随机微纳结构的软模板纳米压印46-49
  • 4.3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启升;金建;李鑫;郑正龙;王旭迪;;卷对卷纳米压印脱模过程的有限元模拟[J];真空;2012年03期

2 徐聪;王明召;;复制纳米精密图案的纳米压印技术[J];化学教育;2012年09期

3 段家现;;纳米压印技术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0年07期

4 陈强;;微纳米压印技术及应用[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年06期

5 黄春江;常刚;刘力行;曹瑞军;孟令杰;;电润湿纳米压印光刻胶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4年03期

6 刘彦伯;顾长庚;乌建中;朱兆颖;;下一代实用光刻技术——纳米压印技术[J];机电一体化;2005年06期

7 崔铮,陶佳瑞;纳米压印加工技术发展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1期

8 ;纳米压印重大项目入驻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J];功能材料信息;2013年04期

9 李海华;李小丽;王庆康;;纳米压印技术中模板表面的气相法抗粘连修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10 兰红波;丁玉成;刘红忠;阙艳荣;陶巍巍;李寒松;卢秉恒;;常温纳米压印软模具变形机理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力;董申;;纳米压印技术及其应用[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专题)[C];2003年

2 范细秋;张鸿海;胡晓峰;贾可;刘胜;;宽范围高对准精度纳米压印样机的研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3 石刚;吕男;;基于纳米压印技术构筑导电聚合物纳米线[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董晓文;司卫华;顾文琪;;纳米压印光刻技术及其设备研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5 石刚;吕男;;纳米压印技术在导电聚合物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范细秋;张鸿海;汪学方;贾可;刘胜;;纳米压印光刻技术[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宏;万霞;姜学松;王庆康;印杰;;基于硫醇点击化学的新型紫外纳米压印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普天;王慧慧;魏杰;;MWNT/Ag/UV树脂纳米压印复合材料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9 程照溪;陈昕;陈相仲;沈群东;;铁电高分子拉伸和纳米压印中的结构演变和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王旭迪;付绍军;;利用UVN-30光刻胶制作高线密度纳米压印模板[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庆儒;纳米压印技术趋近实用化[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2 文月;三星用纳米压印技术制造闪存[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3 尹晖;市领导会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N];无锡日报;2009年

4 陈超;日开发低成本纳米压印刻蚀装置[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昕;新型纳米压印材料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周雷;仿生蛾眼结构有机光电器件的光调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陈鑫;纳米压印工艺及其在光电子芯片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立国;纳米压印在制备双色发光图案及负折射系数材料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彦伯;纳米压印复型精度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袁长胜;多功能纳米压印机的研制及其在自支撑光栅制备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7 孙堂友;基于纳米压印技术表面二维纳米增透结构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沈臻魁;纳米压印技术在铁电薄膜材料上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9 董会杰;纳米压印用聚合物体系的创制与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孟凡涛;纳米光刻技术及其在三端结器件和纳米光栅偏振器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继宗;阳离子型纳米压印胶与复合纳米压印模板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崔岩;基于电渗驱动纳米压印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毕洪峰;整片晶圆纳米压印关键技术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曦;大孔间距有序PM模板及有序铝衬底的制备[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冬雪;纳米压印脱模坍塌及掩模板拓扑结构图形转移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刘聪;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光栅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季敏;柔性衬底微纳结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傅欣欣;纳米压印工艺及模板制备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张富饶;带形纳米压印光刻机的研究与开发[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渠叶君;基于纳米压印刻蚀Si-PIN探测器的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普通光盘与软模板纳米压印技术的二维微纳结构的制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4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