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缓存加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03 13:01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缓存加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冲浪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用来浏览和传递互联网信息,传递商业活动的资讯,并已被称为第四媒体。例如,依赖于网络的在线业务,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可以将大量重要数据送达。也正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浏览速度慢、响应时间长、上网效果差等问题伴随着用户的抱怨声接踵而至。我们当然会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比如增加带宽、更换处理速度更快的服务器等),但是巨大的投资之后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加快访问速度,许多大型的网站甚至试图在各地建设镜像,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投资较大而且管理困难,很难行得通。所以我们开始探索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加快网络访问和响应,经调查研究发现,互联网产生的流量非常巨大,且许多用户要在同一个位置上的查询大量相同的内容,这样就产生了很大一部分的冗余数据蚕食有限的带宽。这表明,如果能消除掉这些在互联网上重复传输的相同的内容,就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节省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成本开支。在访问网络资源时,诸多因素,造成了每个连接环节的延迟,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它方便灵活、易于配置与管理、更靠近用户端、存储经常访问的内容,更不需持续进行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的升级,该结构就是所谓的Web缓存。Web缓存技术是对网络资源关键节点进行了缓存(包括本地资源的节点),而不是在广域网络中重复传递查询命令和查询结果,为用户的查询和浏览提供了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Web缓存技术 带宽 重复传输 网络资源 本地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3;TP393.0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2
- 第一章 绪论12-14
- 1.1 引言12-13
- 1.2 论文的内容安排13-14
- 第二章 Web缓存的基本原理14-29
- 2.1 Web缓存技术浅析14-15
- 2.2 Web缓存系统的分类15-17
- 2.2.1 按速度划分15
- 2.2.2 按实现方式划分15-17
- 2.3 Web缓存系统的特性17-19
- 2.3.1 Web缓存系统的理想特性17-18
- 2.3.2 Web缓存系统应该处理好的问题18
- 2.3.3 Web缓存系统的优势及弱点18-19
- 2.4 Web缓存系统的性能指标19-21
- 2.4.1 吞吐量(Throughput)19-20
- 2.4.2 缓存命中率(Hit Ratio)20
- 2.4.3 连接数(Connection Number)20
- 2.4.4 用户网络对系统指标的影响20-21
- 2.5 Web缓存体系结构21-23
- 2.5.1 分层式缓存体系结构21-22
- 2.5.2 分布式缓存体系结构22
- 2.5.3 混合式缓存体系结构22-23
- 2.6 缓存策略23-25
- 2.6.1 有效性检验机制(Validation Check)23
- 2.6.2 失效性复查机制(Invalidation Callbacks)23-24
- 2.6.3 生命周期机制(Time-to-Live)24
- 2.6.4 If Modified Since机制24-25
- 2.6.5 内容预取机制(Pre Fetching)25
- 2.6.6 复制机制(Replication)25
- 2.7 缓存替换算法25-27
- 2.7.1 传统替换算法及其直接演化25-26
- 2.7.2 基于缓存内容关键特征的替换算法26
- 2.7.3 基于代价的替换算法26-27
- 2.8 缓存路由27-29
- 2.8.1 缓存路由表法27-28
- 2.8.2 哈希函数法28-29
- 第三章 华为iCache在新矿宽带中的设计29-36
- 3.1 项目背景29
- 3.2 华为iCache缓存系统设计原则29-30
- 3.3 华为iCache缓存系统详细设计30-36
- 3.3.1 新增iCache设备31
- 3.3.2 iCache缓存系统的结构31-33
- 3.3.3 iCache缓存系统的部署33
- 3.3.4 路由配置33-34
- 3.3.5 与现网互联接口34
- 3.3.6 软硬件配置34-35
- 3.3.7 机房环境要求35-36
- 第四章 华为iCache方案实现及讨论36-52
- 4.1 项目施工目标36
- 4.2 项目施工流程36-37
- 4.3 网络拓扑结构的实施37-38
- 4.4 IP规划38-39
- 4.5 具体实施步骤39-42
- 4.6 技术亮点42-43
- 4.7 缓存效果测试43-52
- 4.7.1 缓存系统性能指标测试45-48
- 4.7.2 HTTP下载缓存效果48-49
- 4.7.3 Video缓存效果49-50
- 4.7.4 P2P缓存效果50-5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件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永辉,姜昱明;HTTP代理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年07期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缓存加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8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