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一种基于ARM+Linux的网络通信实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2 07:5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控制技术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太网技术在确定性、信息优先级、速度方面取得的进步,使得网络化、智能化的控制器的开发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研究并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并实现了网络通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Samsung公司的S3C2440A微处理器为核心,以广州天嵌公司的TQ2440的核心板为基础,结合Linux操作系统,研发了一套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即ARM与现场控制器通过串口连接,利用ARM的网络接口作为现场控制器的网络功能接口,其目的是为了实现ARM控制器的远程网络通信。在本文中,作者完成了以下工作:1.搭建了ARM开发平台,首先构建开发环境,然后进行了引导程序u-boot的移植、内核的移植以及根文件系统移植,为开发系统做好基础。2.建立系统网络模型,详细分析了在Linux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网络通信过程,结合TCP/IP网络通信协议,应用VC++6.0和Linux C分别编写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程序,完成了以PC机为服务器ARM端为客户端的C/S模式的网络通信。3.应用Linux C编写了写串口程...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种基于ARM+Linux的网络通信实现方法研究


oCs体系结构图

模型图,模型,报头,顺序


物理层图2.1通信和051七层模型在图2.1中,发送端,按照第7层(应用层)、第6层(表示层)依次顺序,从上一层向下一层传输数据;在接收端,顺序正好相反,按照第1层(物理层)、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顺序,从下一层向上一层传输数据。通常,在各个分层中,把上一层传输过来的数据附加上本层协议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以“报头”的形式附加在数据上的。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先将“报头”与“数据”进行分离,然后再向上一层发送数据。这样,就能够将发送的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数据了。051七层模型中

协议关系,模型,报头


图2.2051模型与TCP江P协议关系在各个分层中,需要在欲发送的数据之中也要附加一个报头(header)信息。在这个报头中,包含着该层所需要的信息。具体地讲,该报头包括发送端的地址、接收端的地址,以及数据传输协议有关的信息。与协议有关的信息是报头,而欲发送的信息是数据。图2.3通过一个电子邮件收发例子分析了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利用TCP/护协议分层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从上图来看,可以知道在数据传输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自上而下每一层都要附加报头,而对于每一层的报头来说,来自上一层的信息都是数据,数据的传输时通过报头信息来识别数据要传给那台计算机的。在数据接收端,数据时自下而上传输的,根据每一层的报头来分析数据,最终还原出原来的数据。TCP/IP进程之间经常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客户一服务器方式的方式,这种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通常将在本地主机上运行的客户进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制作YAFFS2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方法[J]. 张凡,刘益成.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0(09)
[2]U-Boot及Linux2.6在S3C2440A平台上的移植方法[J]. 李军,张华春.  电子器件. 2008(05)
[3]Linux下基于Socket的网络通信[J]. 白静慧.  有线电视技术. 2008(01)
[4]嵌入式Linux中Yaffs根文件系统的实现[J]. 刘振纲,刘成安,卢剑翔.  现代电子技术. 2007(10)
[5]YAFFS嵌入式文件系统应用研究[J]. 钟汉如,张庆灿.  微计算机信息. 2007(02)
[6]YAFFS文件系统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移植[J]. 曾军财,张家泰,徐志永,胡明茂.  应用科技. 2006(11)
[7]基于Winsock的网络编程[J]. 杨雷,陈澍,岳欣.  信息技术. 2003(09)
[8]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小型RTU的设计[J]. 刘晓军,赵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
[9]研华科技首创工业级嵌入式微型PC—UNO-2000系列[J].   自动化博览. 2003(01)
[10]SCENIX单片机嵌入式Internet方案[J]. 夏克国.  电视技术. 2001(01)

硕士论文
[1]嵌入式网络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周珊珊.广东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0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260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