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类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1-11-23 13:58
新工科建设是在国家创新驱动、产能升级快速推进中提出的一场战略型行动。文章以新工科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为目标,从新工科建设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现状,以及如何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探讨地方高校计算机类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使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具备分析计算机工程项目问题、解决计算机类复杂工程项目问题的能力。
【文章来源】:百色学院学报. 2020,33(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人才要求计算类人才具有扎实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地方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构建专业课程群可以解决专业课程碎片化和隔离化的问题。依照学生的兴趣和领域特长,建立不同领域或方向的专业课程群体系。在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打破师资、实验平台和课程的壁垒,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课程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机制,缩小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加大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的考核力度,该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图2为新工科背景下,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群体系。在该课程群体系中,严格按照课程的内部关联关系进行组合,削减重复部分的知识点。如,在专业发展平台,设立了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嵌入式软件开发课程群和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模块的课程。(三)合理调整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优化程序设计能力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 李清勇,王浩业,樊崇艺,时晓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9(03)
[2]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 张望,白英,梁丽芳. 高教学刊. 2019(07)
[3]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马礼,张永梅. 大数据. 2018(06)
[4]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 桂琼,程小辉. 高教学刊. 2018(12)
本文编号:3514025
【文章来源】:百色学院学报. 2020,33(04)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人才要求计算类人才具有扎实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计算机软硬件问题的能力。地方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构建专业课程群可以解决专业课程碎片化和隔离化的问题。依照学生的兴趣和领域特长,建立不同领域或方向的专业课程群体系。在专业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需要打破师资、实验平台和课程的壁垒,实现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课程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机制,缩小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加大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的考核力度,该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图2为新工科背景下,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群体系。在该课程群体系中,严格按照课程的内部关联关系进行组合,削减重复部分的知识点。如,在专业发展平台,设立了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群、嵌入式软件开发课程群和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模块的课程。(三)合理调整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优化程序设计能力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 李清勇,王浩业,樊崇艺,时晓艳.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9(03)
[2]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 张望,白英,梁丽芳. 高教学刊. 2019(07)
[3]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 马礼,张永梅. 大数据. 2018(06)
[4]新工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 桂琼,程小辉. 高教学刊. 2018(12)
本文编号:3514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351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