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生物分子与共轭聚合物双层结构有机电存储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4:23

  本文关键词:生物分子与共轭聚合物双层结构有机电存储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有机电存储 非易失闪存 生物分子 共轭聚合物


【摘要】:生物分子具有环境友好、易获取和独特的电性能等优点,逐渐被应用到有机电子器件中。为了把生物分子应用于有机电存储器中,本论文研究了基于生物分子与共轭聚合物双层结构的有机电存储器,生物分子包括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分别采用了电泳法、水热法和溶液旋涂法在透明导电电极ITO上制备生物分子层,从而制备、测试、表征了整个存储器件,研究其存储原理。采用电泳法分别制备了天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三种生物分子层在透明导电电极ITO上,基于这三种氨基酸制备的ITO/biomolecules/MEH-PPV/Al器件,相对于无生物分子层的ITO/MEH-PPV/Al器件都表现出迟滞现象,具有双稳态特性,基于天冬氨酸的器件获得了最大的两个电流态的差值110 nA。另外,改变电泳天冬氨酸的时间,研究发现增加电泳的时间,器件的两个稳态的电流差值有增加趋势,并且在电泳5 h时器件的电流具有突变特性,其开关比最大可以达到6×102。生长生物分子层的方法不同,生物分子的状态会不同,器件的存储特性则会改变。为了提升器件存储性能,采用水热法代替电泳法,把双甘氨二肽、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四种生物分子生长在ITO上,获得了基于双甘氨二肽、丙氨酸、天冬氨酸Flash型有机非易失电存储器件和基于谷氨酸的WORM型有机非易失电存储器件,分别都获得了比较优异的存储性能,最高的开关比分别为106、106、105和105,响应速度都不大于20 ns,具有较长的保持时间。其与无生物分子层并没有存储特性的ITO/MEH-PPV/Al器件相比,表明生物分子层对器件的存储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研究了生物分子的生长时间和聚合物的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器件的存储性能会有所改变,但前者对器件的影响大于后者。采用更为简便的溶液旋涂法,在ITO上旋涂一层生物分子包括双甘氨二肽、牛血清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同样制备了ITO/biomolecules/MEH-PPV/Al存储器件,获得了除基于双甘氨二肽的器件为Flash型有机非易失存储器以外,其余为WORM型有机非易失存储器。四种器件的响应速度都不大于20 ns,具有很长的保持时间,且研究发现WORM型存储器件的保持性能普遍比Flash型存储器件的保持性能好。最后,对器件的I-V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其存储机制,可得到器件中载流子在OFF态时,符合SCLC模型和热电子注入模型;在ON态时,为欧姆传导模型。
【关键词】:有机电存储 非易失闪存 生物分子 共轭聚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有机电存储器12-22
  • 1.2.1 有机电存储器件的基本概念12-14
  • 1.2.2 有机电存储器件的结构14-15
  • 1.2.3 有机电存储材料15
  • 1.2.4 有机电存储器件的特征I-V曲线15-17
  • 1.2.5 有机电存储器的存储机理17-22
  • 1.3 基于生物材料的有机电存储器件22-24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4-25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5-32
  • 2.1 实验材料25-27
  • 2.1.1 实验所需材料25
  • 2.1.2 生物材料与MEH-PPV25-27
  • 2.2 有机电存储器件的制备27-30
  • 2.2.1 实验仪器与设备27
  • 2.2.2 器件制备过程27-30
  • 2.3 有机电存储器件的表征30-31
  • 2.3.1 器件的电性能测试30
  • 2.3.2 器件的结构和薄膜表征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电泳法制备生物分子层电存储器32-38
  • 3.1 引言32
  • 3.2 电泳法制备生物分子层32-34
  • 3.2.1 电泳制备过程及其原理32-33
  • 3.2.2 氨基酸/ITO界面的SEM分析33-34
  • 3.3 电泳法生长氨基酸的器件34-35
  • 3.3.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34-35
  • 3.4 改变工艺参数对器件的影响35-37
  • 3.4.1 天冬氨酸生长时间对器件的影响35-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水热法制备生物分子层电存储器38-62
  • 4.1 引言38
  • 4.2 水热法制备生物分子层38-41
  • 4.2.1 水热法制备过程及其原理38-39
  • 4.2.2 生物分子/ITO界面的SEM分析39-41
  • 4.3 无生物分子层的器件41
  • 4.4 水热法生长双甘氨二肽的器件41-47
  • 4.4.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41-42
  • 4.4.2 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与分析42-44
  • 4.4.3 双甘氨二肽生长时间对器件的影响44-45
  • 4.4.4 聚合物MEH-PPV层厚度对器件的影响45-46
  • 4.4.5 不同聚合物器件的研究46-47
  • 4.5 水热法生长丙氨酸的器件47-51
  • 4.5.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47-48
  • 4.5.2 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与分析48-49
  • 4.5.3 丙氨酸生长时间对器件的影响49-50
  • 4.5.4 聚合物MEH-PPV层厚度对器件的影响50-51
  • 4.6 水热法生长天冬氨酸的器件51-55
  • 4.6.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51-52
  • 4.6.2 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与分析52-53
  • 4.6.3 天冬氨酸生长时间对器件的影响53-54
  • 4.6.4 聚合物MEH-PPV层厚度对器件的影响54-55
  • 4.7 水热法生长谷氨酸的器件55-56
  • 4.7.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55-56
  • 4.7.2 器件的响应速度和保持性能56
  • 4.8 器件的存储原理56-60
  • 4.9 本章小结60-62
  • 第5章 旋涂法制备生物分子层电存储器62-74
  • 5.1 引言62
  • 5.2 旋涂法制备生物分子层62-63
  • 5.2.1 制备过程62
  • 5.2.2 旋涂制备生物分子薄膜的形态62-63
  • 5.3 旋涂法制备双甘氨二肽的器件63-66
  • 5.3.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63-64
  • 5.3.2 器件的性能参数测试与分析64-65
  • 5.3.3 双甘氨二肽的浓度对器件的影响65-66
  • 5.4 旋涂法制备牛血清蛋白的器件66-68
  • 5.4.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66-67
  • 5.4.2 器件的响应速度和保持性能67-68
  • 5.5 旋涂法制备天冬氨酸的器件68-69
  • 5.5.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68
  • 5.5.2 器件的响应速度和保持性能68-69
  • 5.6 旋涂法制备谷氨酸的器件69-71
  • 5.6.1 器件的I-V曲线分析69-70
  • 5.6.2 器件的响应速度和保持性能70-71
  • 5.7 旋涂生物分子层器件的存储原理71-73
  • 5.8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物分子计算机能捕获多种疾病信号[J];技术与市场;2011年12期

2 刘颂豪,孟耀勇;生物分子中的孤子[J];激光杂志;1993年01期

3 ;生物分子计算机可捕获多种疾病信号[J];光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4 ;以色列开发生物分子计算机 捕获多种疾病信号[J];电脑与电信;2011年07期

5 黄汝多,戴艳姿,崔益本,丁华城;某些生物分子的激光喇曼光谱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1989年02期

6 秦文江,赵东,郭础;PH对尿嘧啶结构影响的CARS研究[J];量子电子学;1990年01期

7 宋晋明;;生物分子计算机[J];柳钢科技;1996年02期

8 惠令凯;余f:鲲;;激光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2年06期

9 胡天喜;;生物化学发光研究的动态[J];发光快报;1990年S1期

10 毓珉;生物分子计算机将是计算机的下一个突破[J];科学中国人;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圣庚;;生物分子实验进化的谋略[A];全国生物进化理论研讨会论文与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张益;胡钧;;生物分子在外力作用下的有序化组装[A];2005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吴家睿;;细胞信号转导与系统生物学[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丰收;;高离化态重离子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杨秀荣;;药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Vickie Ma;;非标记技术在蛋白质结构和新药研发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红武;赵睿;陈志勇;上官棣华;刘国诠;;以石英晶体微天平-流动注射系统动态测定生物分子相互作用[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杨秀荣;白海鑫;李爱学;李楠;;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电化学及荧光等技术进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韩秀文;屈铭;缪希茄;刘秀梅;胡皆汉;许永庭;;谷胱甘肽在水溶液中的动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刘良臣;宋振亚;廖子健;叶志义;;AFM对细胞膜蛋白分子粘附力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常丽君;生物分子计算机能捕获多种疾病信号[N];科技日报;2011年

2 刘霞;韩研制出诊断疾病的智能手机[N];科技日报;2012年

3 张巍巍;推断生物分子原子结构有了新法[N];科技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春 实习生 刘思宏;用化学手段探究生物分子奥秘[N];科技日报;2009年

5 刘霞;噬菌体让生物分子进化增速100倍[N];科技日报;2011年

6 常丽君;混合显微镜可从三维测量生物分子[N];科技日报;2012年

7 王祥;美找到诱使癌细胞“自杀”的生物分子[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唯诚;生物分子世界 巧匠频创佳绩[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徐玢;美提出一个新的生命起源假说[N];科技日报;2007年

10 陈云;医药学研究缺陷制约美国新药研发[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同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赵祥伟;基于光子晶体的生物分子编码载体[D];浙江大学;2006年

3 定翔;相位调制SPR成像检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张超;生物分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5 庞伟毅;应用生物光谱技术研究细胞损伤和组织生长的生物分子特征性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蒋天伦;生物分子编码分析高通量定量检测技术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窦鹏;顺式二羟基生物分子分析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鹏晖;多功能生物纳米探针用于癌症诊断与药物传输[D];南京大学;2015年

9 赵建;人工纳米颗粒对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和多环芳烃的吸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斯洋;几种有机生物分子调控磷灰石及前驱相仿生矿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续;L-BCN氨基酸的合成及在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3 许柠;常压电离质谱法在生物分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艳娥;羟基磷灰石对生物分子吸附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5 胡贵光;生物分子与共轭聚合物双层结构有机电存储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灿邦;激光与生物分子部分链键的局域作用分析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7 张晓玲;纳流控通道内生物分子与离子迁移过程的分子模拟[D];东北大学;2010年

8 姚炜炜;生物分子在三维有序纳米结构中输运与分离性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孙小婷;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联用技术在一些生物分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肖松文;二氧化硅纳米通道内生物分子压力驱动流动的分子模拟[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3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643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