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CPU的NAND启动的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主CPU的NAND启动的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自主CPU NAND启动 Bootloader BIOS 二级Cache
【摘要】:本题目主要研究基于自主CPU的NAND启动方面的技术。目前应用在嵌入式方向的CPU都会提供多种启动方式,比如SPI ROM、NAND FLASH、NOR FLASH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C平台上形成了以SPI ROM启动为主,嵌入式平台上以NAND FLASH启动为主的现状。本题涉及的CPU是面向嵌入式市场的国产高性能CPU,可以应用于消费类电子、工控、网络路由等多个领域。CPU硬件设计上提供了NAND控制器,并且提供了从外部NAND FLASH启动的能力,软件上还未实现此功能。CPU能工作,首先要使其能正常的启动起来,在这里就是要在软件上实现从外部NAND FLASH启动的功能,这在嵌入式市场占据主流。从软件的角度来看就是使CPU在BIOS下能正常启动和工作,并能正常引导内核和操作系统。由于本论文中涉及的CPU在芯片设计时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给NAND控制器,造成启动用的内部RAM比较小,不足以完成启动功能,所以本论文提出了以锁定二级Cache为核心思想的启动方法,增加一级Bootloader,通过两级Bootloader来实现启动功能。此功能的实现既完善了相关的软件功能,又契合了下游厂家的需求,给相关企业的开发人员和社区的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稳定工作的软件环境,可以的促进此款CPU在嵌入式市场的推广和应用,对此款自主CPU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有积极意义。目前已经在基于这款CPU的国产开发板上得到了应用。
【关键词】:自主CPU NAND启动 Bootloader BIOS 二级Cach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2
- 1.1 课题背景8
- 1.2 国内外芯片启动方式及发展趋势8-10
- 1.2.1 国外芯片启动方式及发展趋势8-9
- 1.2.2 我国芯片启动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9-10
- 1.3 NAND FLASH启动涉及的相关技术10-11
- 1.3.1 NAND FLASH10
- 1.3.2 基于NAND FLASH的启动原理10-11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1-12
- 第2章 NAND启动的关键技术阐述和总体方案论证12-24
- 2.2 关键技术介绍12-19
- 2.2.1 NAND FLASH:12-15
- 2.2.2 BOOT LOADER:15-17
- 2.2.3 本论文涉及的CPU17-19
- 2.3 方案的设计和论证19-22
- 2.3.1 需要解决的问题:19
- 2.3.2 总体方案的设计论证19-20
- 2.3.3 NAND FLASH启动的软件设计20-22
- 2.4 本章小结22-24
- 第3章 NAND FLASH启动在软件上的技术实现24-56
- 3.1 NAND控制器结构24-25
- 3.2 NAND FLASH启动在软件上的技术实现25-27
- 3.2.1 当前的启动方式25
- 3.2.2 主要的技术思路25
- 3.2.3 需要实现的技术点25-27
- 3.3 实现的技术细节27-53
- 3.3.1 代码中的启动方式转换27-28
- 3.3.2 两级bootloader28-44
- 3.3.3 NAND FLASH的读写44-48
- 3.3.4 环境变量48-52
- 3.3.5 更新和升级52-53
- 3.4 本章小结53-56
- 第4章 测试结果和产品化56-66
- 4.1 非硬件ECC模式下BIOS启动测试56-58
- 4.2 硬件ECC模式下的BIOS启动测试58-61
- 4.3 启动内核测试61-63
- 4.4 产品应用63-65
- 4.5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浩;王玲;马文科;;基于H.264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J];安防科技;2009年03期
2 常峗杰;张位勇;;基于Framebuffer的LCD驱动程序设计[J];办公自动化;2008年24期
3 张雄;叶念渝;田俊;;基于S3C2410的网络视频采集[J];兵工自动化;2006年05期
4 张未名;宗国仕;;基于ARM-Linux的触摸屏驱动及其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李金平;卿粼波;何小海;;基于S3C2410的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刘妍秀;;USB3.0体系结构及发展前景[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胡冬妮,黄海;eModem在嵌入式设备上的软硬件实现[J];电测与仪表;2005年09期
8 郭军杰;孟建军;丁汉;;多通道IP电参数测量仪的设计与开发[J];电测与仪表;2008年02期
9 孙渊;王仕成;闵海波;敖宏奎;;基于嵌入式Linux的导弹仿真导引头软件设计与开发[J];电光与控制;2008年06期
10 曹玲芝;庞宏;崔光照;石军;;基于S3C2410的电话远程家电智能控制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海峰;黄敬雄;谢维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黄浩东;李晋尧;;基于ARM9的高精度温度控制仪的研制[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郑国荣;熊昌镇;张彦;;一种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的视频服务器设计[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炎;潘明;;基于LabVIEW和ARM的J1939协议通信系统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5 胡永宁;窦文华;;基于PCI桥的双CPUs通信技术[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康剑斌;只读磁盘-磁带库系统研究与实现[D];清华大学;2009年
2 姜春林;无线漫游网络音视频通信匿名认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华;基于ARM的WiFi无线通信终端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麻敏觉;Ad Hoc网络中基于MAC层的路由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3 许红磊;基于ARM/GSM的指纹识别分级权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1年
4 陶翠;工业控制网络无线扩展的研究与设计[D];东华大学;2011年
5 王永;ARM视频系统的软件开发[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哲;车载环境下基于CIPE的在线电子地图服务系统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冬;基于IPv6的车载ECU节点的通讯机制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皓;车载网关中IPv6-CAN虚拟设备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勤进;船舶电网电能质量实时监测终端的研究与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常峗杰;基于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5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67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