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粗粒度高性能可重构架构及其自动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1:36

  本文关键词:粗粒度高性能可重构架构及其自动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重构处理器 粗粒度 自动化设计方法


【摘要】:在微处理器中,可重构单元被认为是可编程的具有高速计算能力的硬件结构,可重构架构也因其具有的高性能低功耗性而在并行计算中显示了显著优势。通常,可重构处理器分为细粒度和粗粒度两种,多数研究都致力于在两者之间取得灵活性和性能的平衡。本研究着眼于性能较高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旨在通过探讨可重构架构中基本单元的设计和选择,以及单元之间的结合和互连方式,提出一个可行的、高性能、低功耗、灵活度高的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硬件模型。同时,针对该处理器模型,本研究同样给出了一套基本完整的自动化软件设计方法,,并给出其中主要步骤的算法概要,包括调度算法和映射布局算法等,从而探索该处理器结构未来的应用潜力及前景。
【关键词】:可重构处理器 粗粒度 自动化设计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P3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 1.1.1 可重构处理器简介10-11
  • 1.1.2 可重构架构的发展11
  • 1.1.3 可重构架构的应用及研究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及工作15
  • 1.4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15-16
  • 第二章 可重构架构的理论依据16-34
  • 2.1 可重构处理器概述16-27
  • 2.1.1 可重构的工作原理16-18
  • 2.1.2 可重构的硬件支持18-27
  • 2.2 异构结构的可重构处理器27-28
  • 2.3 以可重构架构为目标的自动化设计软件28-33
  • 2.3.1 自动化设计流程28
  • 2.3.2 高层次综合(high-level synthesis)28-29
  • 2.3.3 映射(technology mapping)29-30
  • 2.3.4 布图规划和布局(floorplanning & placement)30-32
  • 2.3.5 布线(routing)32-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粗粒度异构重构处理器的基本结构34-48
  • 3.1 可重构处理器的架构组成34-42
  • 3.1.1 基本功能单元的设计(functional unit)35-40
  • 3.1.2 功能单元阵列的设计(array)40-42
  • 3.1.3 功能单元集群的设计(cluster)42
  • 3.2 可重构处理器的层次互连42-47
  • 3.2.1 局部连接盒互连43-44
  • 3.2.2 功能单元阵列的总线结构与片上路由44-46
  • 3.2.3 阵列的有线互连和集群的无线互连46-47
  • 3.3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基于重构处理器的自动化设计方法48-57
  • 4.1 自动化设计软件的设计目标48-49
  • 4.1.1 设计时间48
  • 4.1.2 设计结果48-49
  • 4.2 自动化设计软件的流程49-56
  • 4.2.1 整体流程50-51
  • 4.2.2 任务的分析转换51-52
  • 4.2.3 任务的调度52-54
  • 4.2.4 任务的映射和布图布局54-56
  • 4.3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自动化设计方法的实现57-73
  • 5.1 任务调度57-62
  • 5.1.1 问题定义57
  • 5.1.2 调度算法57-61
  • 5.1.3 DFG 调度算法的拓展61-62
  • 5.2 映射和布局62-68
  • 5.2.1 问题定义62
  • 5.2.2 映射布局算法62-68
  • 5.3 实验结果分析68-71
  • 5.4 本章小结71-73
  • 第六章 结束语73-75
  • 6.1 论文主要工作73-74
  • 6.2 未来工作展望74-75
  • 6.2.1 系统仿真74
  • 6.2.2 细化算法74
  • 6.2.3 路由算法74-75
  • 参考文献75-84
  • 致谢84-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85-8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雄峰;吴景岚;;VLSI标准单元布局遗传交叉算子比较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韩文波;戴军建;;基于鱼眼镜头的无盲区周界入侵识别系统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李涛;杨婷;易学渊;蒲林;钱博文;黄光新;黄虎才;韩俊刚;;萤火虫2:一种多态并行机的硬件体系结构[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年02期

4 郝水侠;曾国荪;;与体系结构匹配的多级可重构任务划分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4年08期

5 胡国;赵小冬;李明娟;;可重构芯片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势[J];航空计算技术;2014年04期

6 LIU LeiBo;WANG YanSheng;YIN ShouYi;ZHU Min;WANG Xing;WEI ShaoJun;;Row-based configuration mechanism for a 2-D processing element array in 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4年10期

7 YANG Chen;LIU Lei Bo;YIN Shou Yi;WEI Shao Jun;;Efficient and flexible memory architecture to alleviate data and context bandwidth bottlenecks of 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rays[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4年12期

8 李兰英;王峰;;可重构系统的调度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年22期

9 陈乃金;;二维RCA空域映射Petri网时间性能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年23期

10 延酉玫;李涛;王鹏博;韩俊刚;李雪丹;姚静;乔虹;;OpenVX与三维渲染在多态GPU上的并行实现[J];计算机应用;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竹林;何春;陆永彩;;模块化动态可重组多模导航信号捕获算法的实现[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少军;时间序列预测的可重构计算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丁正;可重构计算体系结构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封斌;基于格件的信息处理机体系结构研究及其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军能;动态可重构平台操作系统中的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吴巨红;复杂电磁信号侦察处理机可配置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刘镇_";面向视频跟踪系统的关键算法和动态可重构硬件架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文磊;LS-SVM的GPU高性能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黄远广;多宽度SIMD结构DSP向量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张翠明;电子实验中干扰信号的分析及抗干扰仿真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4 何永福;基于FPGA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3年

5 王峰;可重构嵌入式系统调度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6 杨煜星;一种改进的动态可重构片上系统任务调度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杜春洁;面向可重构SoC的应用程序特征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陈凯;面向密码应用的硬件代码自动生成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姚利俊;骨传导语音增强算法及其可重构硬件结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张启荣;基于仿射算术的位宽优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3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843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