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基于NAND flash主控制器的BCH纠错算法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9-19 04:13

  本文关键词:基于NAND flash主控制器的BCH纠错算法设计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BCH算法 NAND flash 固件设计


【摘要】:在某些工程试验项目中,,除了试验环境恶劣外,试验成本也极高,因此为节约试验成本,对测试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苛刻,尤其对于试验数据的存储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有极高要求。NAND flash以其高速、高存储密度、抗震、耐高低温等优点成为此类应用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其结构特点与制造工艺限制,NAND flash使用中存在位错误现象。基于存储应用的纠错码技术(Error Correction Code, ECC)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数据可靠性问题。本文针对专用数据存储设备的NAND flash控制器,设计并以固件形式实现了一种BCH纠错算法,对提高存储可靠性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BCH纠错算法进行理论研究与系统层的仿真验证,具体包括算法实现的环境建立(有限域概述及构造)、线性分组码及循环码的特性描述、二进制BCH纠错算法的参数意义及选取。随后通过系统层算法的软件实现进行功能验证,并作为固件设计、调试及优化基础。 在系统层算法验证的基础上,对BCH纠错算法进行了基于FPGA的固件设计,主要包括BCH编码器和译码器两大部分。编码器固件设计主要描述了参数选取分析过程以及32位并行编码器设计和逻辑实现。译码器固件设计首先详细分析有限域构造的固件实现过程,即元素生成及运算法则的建立。接着按译码算法三大步:校正子计算、错误位置多项式的确定及钱氏搜索纠错的逻辑实现进行详细分析。对固件算法的硬件验证平台、基于ZYNQ的算法与Flash控制器及上位机的数据交互方式进行描述。 本文最后在硬件验证平台上对固件BCH纠错算法进行系统性测试,针对纠错功能的实现进行固件仿真测试及实物纠错能力测试,针对读写速度进行速度变化率测试,并且从应用角度对逻辑资源使用率测试。测试结果有效验证了算法设计的正确性及合理性。
【关键词】:BCH算法 NAND flash 固件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1.2;TP3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分析10-19
  • 1.2.1 NAND flash 研究发展概述10-16
  • 1.2.2 NAND flash ECC 纠错算法研究发展现状16-19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19-20
  • 第2章 BCH 纠错算法研究及验证20-36
  • 2.1 BCH 纠错算法研究20-30
  • 2.1.1 有限域概述及构造20-21
  • 2.1.2 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21-24
  • 2.1.3 二进制 BCH 算法参数意义及选取24-26
  • 2.1.4 BCH 编码过程26-27
  • 2.1.5 BCH 译码过程27-30
  • 2.2 BCH 算法功能验证30-34
  • 2.2.1 软件算法功能特性30-31
  • 2.2.2 功能验证步骤31-32
  • 2.2.3 算法功能验证实例32-34
  • 2.3 设计优化34-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BCH 纠错算法固件设计36-50
  • 3.1 BCH 编码器固件设计36-41
  • 3.1.1 参数选取分析36-37
  • 3.1.2 32 位并行编码器设计37-39
  • 3.1.3 编码器的逻辑实现39-41
  • 3.2 BCH 译码器固件设计41-49
  • 3.2.1 有限域的构建41-43
  • 3.2.2 译码器的逻辑实现43-49
  • 3.3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固件 BCH 纠错算法测试50-65
  • 4.1 验证平台搭建50-53
  • 4.1.1 验证平台结构概述50-51
  • 4.1.2 基于 Zynq 的固件验证架构51-53
  • 4.2 测试方法及过程53-54
  • 4.3 固件仿真测试54-56
  • 4.4 实物纠错能力测试56-61
  • 4.4.1 基于 P/E(PROGRAM/ERASE 编程擦除次数)纠错能力测试56-59
  • 4.4.2 基于存储时间纠错能力测试59-61
  • 4.5 I/O 读写速度变化率测试61-63
  • 4.5.1 NAND flash 写入速度变化率测试61-62
  • 4.5.2 NAND flash 读取速度变化率测试62-63
  • 4.6 逻辑资源使用情况测试63-64
  • 4.7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承畅;彭万权;韦铂;;新型(2k,k,1)卷积码的构造[J];通信学报;2014年06期

2 谢瑞云;樊小琴;张焱;;RS码的编译码程序实现[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年08期

3 张帆;;基于数字通信编码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年23期

4 刘颖;黄喜军;黄民庆;谢开贵;;动态随机存储器中基于混合策略的节能算法[J];微型电脑应用;2014年05期

5 李相迎;胡小春;甄小龙;陈平;;CCSDS链路帧识别技术[J];遥测遥控;2014年05期

6 尚启星;;基于MATLAB的信道编码仿真与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年11期

7 李歆昊;张e

本文编号:879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879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