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形理论的3T1R混联机构型综合
本文关键词:利用分形理论的3T1R混联机构型综合
【摘要】:为综合得到三移动一转动(3T1R)混联机构,利用分形理论和机构拓扑图,提出了一种全新有效的混联机构型综合方法,主要思想是将混联构型转化为连杆机构,机构拓扑图作为连杆机构的主体,运动副作为杆件的组成元素。根据分形理论,对机构拓扑图进行有序分形,并通过输出位移子集的排列组合和适配运动副,实现了混联机构构型的多样化。提出了可用于求解复杂机构拓扑图的多路径输出的路径法则,并且规定了用于推导运动副位移子集的串并联计算方法。根据机构拓扑图和分形方式,将混联机构按有、无横向支链分为2种类型。建立了分形与混联机构的关系模型,在数理逻辑关系上使机构设计与分形理论得到了统一。采用Matlab编程的形式综合出了3T1R四自由度混联机构,实现了其中一个混联机构的构型设计,并验证了构型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混联机构 构型综合 分形理论 三移动一转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5075;51505190)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资助项目(ZBZZ-012) 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scip201506)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MSV201407)
【分类号】:TH112
【正文快照】: 混联机器人由于其兼具串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大、易于控制和并联机器人结构稳定、刚性好、累积误差小、动态性能好、精度高的优点,并能避免单纯串、并联机器人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机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主要有4种机构型综合研究方法,即:基于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STRUCTURE SYNTHESIS OF 4-DOF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S BASED ON SCREW THEORY[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葛姝翌;曹毅;丁泽华;刘凯;丁锐;;利用分形理论的3T1R混联机构型综合[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11期
2 车林仙;程志红;何兵;;4-PRUR并联机构及其位置分析的差分进化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3期
3 陈巧红;李秦川;武传宇;胡旭东;;基于李群的两种1R3T并联机构自由度分岔[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明扬,陈文家,王洪光,陈书宏,房立金,徐志刚;混合型4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其运动学建模[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2 刘辛军,汪劲松,李剑锋,高峰;一种新型空间3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正反解及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1年10期
3 金琼,杨廷力,刘安心,姚芳华,罗玉峰;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三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及分类[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宗浩;一种混联电路规范化的方法[J];职业技能培训教学;1995年06期
2 董玉亮;混联电路的简化技巧[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邵良成;求解混联电阻电路的方法新探[J];农村电工;2000年08期
4 张明轩;师少飞;张达;;发光二极管的混联阵列及驱动方式[J];光源与照明;2012年03期
5 朱玲赞;孟艳;;混联电阻电路的一种简单化简方法[J];技术物理教学;2007年03期
6 陈美凤,李贵杰;混联组合阀门的设计、制造与应用[J];中国化工装备;2001年03期
7 张印相;混联电路的简易整理方法[J];现代技能开发;1997年03期
8 樊泽明,黄玉美,高峰;混联机器人回零检测与高精度原点定位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3年01期
9 刘婧芳;黄晓欧;余跃庆;;树状混联机构的约束和运动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0 樊泽明,黄玉美,史文浩,彭中波,魏小宁;高精度定位传感器及其在混联切削机器人中的应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禹胜;李雪明;;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彪;基于XYZ-3RPS混联机构双刀双面加工装置相关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吴伟峰;一种5自由度混联机构的性能分析与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3 管益龙;基于混联电路的复述识别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黄新帅;基于混联机构的船用螺旋桨加工装置及其控制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马双;一种共轴混联机构运动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5年
6 陈小立;混联机器人运动学误差补偿及最优轨迹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黄兴强;混联平台型机床的运动学分析和标定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洪锐;Tricept IV混联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D];天津大学;2009年
9 任月颖;六轴混联卧式加工装置结构参数标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冯继刚;混联构型隧道管片拼装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12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