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冲击气缸内嵌三位五通换向阀动态特性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向冲击气缸内嵌三位五通换向阀动态特性的研究
【摘要】:针对内嵌换向阀的单向冲击气缸在气化炉振打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回程慢问题,提出双向冲击气缸以及内嵌换向阀的改进方法,使用AMESim软件对换向阀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其动态特性能够确定双向冲击气缸的最佳工作压力以优化整体性能,并为内嵌换向阀的冲击气缸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0.2~0.35 MPa工作压力范围内,阀芯的换向时间不变,压力越大,阀芯的驱动时间越短;随气源压力增大,焓流量、质量流量逐渐增大且持续时间越长;因此,宜使用0.3~0.35 MPa的压力来提高气缸内换向阀的性能。
【作者单位】: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分类号】:TH138.51
【正文快照】: 冲击气缸是清洁煤气化装置机械振打系统的核心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使用的是单作用冲击气缸,其特点为冲击速度快、回程慢。因此,回程速度将极大地影响敲击效率。为了消除这一弊病,本文对内嵌二位五通换气阀的单作用冲击气缸进行了改进。冲击原理是蓄气腔内气体以声速流入无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灵;宋徐辉;于兵;陈芝久;;四通换向阀内部流动的数值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2 刘占增;蒋扬虎;丁翠娇;陈超;宋中华;;新型换向阀的试验研究[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文兵;吴兆琳;沈健;袁国彬;;四通换向阀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焦素娟;孟国香;;气动换向阀流量特性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徐杰;弓永军;张增猛;陈巨源;;压电驱动水压换向阀中放大机构的设计[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童灵;宋徐辉;于兵;陈芝久;;四通换向阀内部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七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薛振明;邱鹏昌;曹霞;丁国良;陈芝久;;四通换向阀动态换向过程辨识仿真[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柴婷;胡海涛;丁国良;;四通换向阀中采用新型材料的节能效果[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进军;姜志伟;郭磊;;棒材加热炉煤气换向阀的改造[A];线棒材工艺技术、装备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葛宏明;薛振明;宋徐辉;陈芝久;卢英明;胡梅宴;汪钦尧;;四通换向阀低压侧制冷剂压降及容量测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通讯员李云记者王建高;电磁四通换向阀使用寿命突破2万次[N];科技日报;2002年
2 山东 王海军;气缸和换向阀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N];电子报;2010年
3 本栏文字/武键整理;黏合机程序错乱等故障处理[N];中国服饰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国文;位移放大型二维(2D)电液比例换向阀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2 廖瑶瑶;大流量高水基换向阀动力学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永帅;单作用双泵双速马达专用换向阀设计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徐龙稳;数字式大流量2D比例换向阀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柴婷;基于传热与压降损失分析的四通换向阀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朱朝发;井下液控换向阀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胥景;基础振动对TBM换向阀阀内温度场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6 夏钧;R410A条件下四通换向阀PTFE密封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杨文;面向流体传动与控制应用系统的容错原理与纠错方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杨学兰;阀芯旋转式换向阀的设计及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刘占方;基于电液比例换向阀先导控制的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9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199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