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变支承刚度对分流传动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时变支承刚度对分流传动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
【摘要】:基于集中质量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综合传递误差和齿侧间隙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圆柱齿轮分流传动系统的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和方程。采用变步长Runge-Kutta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引入滚动轴承的支承刚度计算模型,分析了时变支承刚度和非时变支承刚度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按照时变支承刚度模型计算时,轴承的支承刚度会产生4%左右的波动,输出轴上的横向振动位移幅值增大了约5%;支承刚度的时变性使得系统的非线性增强,稳定性变差;支承刚度的时变特性对分扭级动载系数影响较大,对并车级动载系数影响较小。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5226,51375226)资助项目
【分类号】:TH132.41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任薇,靳广虎,朱如鹏,等.时变支承刚度对分流传动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8(6):808-814.Ren Wei,Jin Guanghu,Zhu Rupeng,et al.Influence of time-variant supporting stiffness on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lit-torque transmissio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继梅;黄凌;;用边界单元法识别梁的弹性支承刚度[J];振动与冲击;1992年Z1期
2 王放明,陆家鹏,李德芬;支承刚度对武器后坐力测试精度的影响[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2年03期
3 黄凌,朱继梅;有集中质量阶梯梁弹性支承刚度识别的边界元法[J];应用力学学报;1995年01期
4 张雷,徐鸿祥,朱继梅;用直接法识别结构系统的支承刚度[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胡继云;廉振红;邵洪涛;;单自由度简谐振动机械弹性支承刚度和激振力的设计[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巨维博;顾致平;苟兵旺;;支承刚度对输流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李享荣,虞爱民;直角刚架支承刚度的识别[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8 谷志德,杨熹;甘肃靖远电厂6号机组发电机支承刚度处理及效果分析[J];大电机技术;2002年03期
9 邹金林,吴乐意;考虑桩竖向支承刚度的桩-承台共同工作的优化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10 金明凡,赵玫;用遗传算法识别转子—轴承系统中的支承刚度[J];机械强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旺群;聂卫健;;高速柔性转子临界转速随支承刚度的变化规律[A];第11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4)论文集(下册)[C];2014年
2 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王旭东;翟宏飞;周桂阳;;广义复合基础的概念和工程实践 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卜祥艳;钢丝滚道球轴承的预紧与支承刚度理论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申晓鹏;城市轨道交通钢轨支承间距与支承刚度相互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袁俊;地铁浮置板轨道结构减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20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