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无耦合完全各向同性1T1R并联机器人机构构型综合

发布时间:2018-02-03 13:45

  本文关键词: 螺旋理论 支链驱动 并联机构 型综合 出处:《中国机械工程》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螺旋理论对具有无耦合、完全各向同性特点的1T1R并联机构进行了构型综合,综合的并联机构采用支链独立驱动原则,即并联机构的输出运动是由独立的输入驱动提供的。首先根据期望1T1R并联机构的运动特征(沿Z轴的移动和绕Z轴的转动)和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的正逆雅可比矩阵必为对角阵的要求,利用螺旋理论构造满足所期望形式的正逆雅可比矩阵;其次根据正逆雅可比矩阵所要满足的条件,确定支链驱动副作用于动平台上的使动螺旋,再得到该使动螺旋对应支链上的表示驱动副的驱动螺旋和除驱动螺旋之外的其他运动螺旋系,据此可完成支链结构螺旋系的配置;最后根据约束螺旋理论依次取出两条支链连接动平台和定平台得到并联机构。通过这种方法得到大量无耦合完全各向同性1T1R并联机构。最后对综合出的一种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验证了构型方法的正确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helical theory, the 1T1R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coupling and complete isotropy is synthesized. The integrated parallel mechanism adopts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t driving of the branched chain. That is, the output motion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is provided by independent input drive.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ected 1T1R parallel mechanism (movement along Z axis and rotation around Z axis).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Jacobian matrices of fully isotropic parallel mechanisms must be diagonal matrices.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Jacobian matrices satisfying the desired form are constructed by spiral theory.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to be satisfied by the forward and inverse Jacobian matrix, the driving side effect of the branching chain on the moving platform is determined. Then the driving screw corresponding to the driving pair on the branch chain and other moving helical systems except the driving screw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branch chain structure helical system can be complet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strained helical theory, two branched chains are taken out to connect the moving platform and the fixed platform in order to obtain the parallel mechanism. By this method, a large number of fully isotropic 1T1R parallel mechanisms without coupling are obtained.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the parallel mechanism is carried out. The correctness of the configuration method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先进制造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5075) 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115)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MSV201407)
【分类号】:TH112;TP242
【正文快照】: 0引言并联机构相对于串联机构来说,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如承载能力高、刚度相对较强、惯性相对较小等,其中Delta机构的广泛应用更是激发了广大研究人员对并联机构的研究兴趣[1]。并联机构的型综合一直是机构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基于位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禄峰;;利用特征列方法求解并联机构位置正解[J];机械设计;2007年08期

2 杨东超;宾洋;贾振中;赵旦谱;;并联机构驱动副的选择[J];机械工程师;2007年08期

3 李蕊;代小林;姜洪州;李洪人;;新型三转动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01期

4 吴巍;;三平移并联机构的综合[J];农业装备技术;2010年03期

5 陈江义;郝雪清;虞启辉;;含间隙铰链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1期

6 周结华;彭侠夫;仲训昱;;空间3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孙永生;韩先国;陈五一;熊俊;张毅刚;;并联机构大范围收敛高效正解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2年05期

8 梁辉;黄顺;郭伦;;一种冗余约束对并联机构精度影响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2年02期

9 王南;赵乘康;崔国华;高鹏;;基于正交实验的并联机构刚度回归模型求解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10 王洋,黄田,倪雁冰,梅江平;基于正交球面并联机构的新型数控转台姿态求解及实时控制[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军辉;黄玉美;高峰;;抓取机器人的并联机构刚度解析[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张义凤;姚郁;;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驱动速度性能优化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东超;杨向东;刘莉;陈恳;;并联机构的可驱动性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范彩霞;刘宏昭;;双驱动五自由度并联机构型综合[A];第9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应用国际会议(CCAMMS 2011)暨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治志;罗玉峰;石志新;杨廷力;;一种平面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的序单开链法[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荣辉;丁洪生;张同庄;;一种空间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震动力平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昕;李泽湘;;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运动控制分析与应用[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宋方臻;宋波;;平面并联机构与磁悬浮控制电主轴耦合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伟阳;平面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和解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李柳;基于嵌入式系统的3P-6SS并联机构控制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3 宋晓飞;六自由度并联机构误差分析和补偿[D];重庆大学;2012年

4 董彦省;两种含等效复合球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刘欣;一种平面2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邹婷;并联机构的自动建模与虚拟装配系统[D];燕山大学;2007年

8 李嵩;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基本型的分析与综合[D];重庆大学;2007年

9 张余;并联机构刚度特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孟巧玲;并联机构刚度特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48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