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变频调速自动张紧装置的动态特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自动变频张紧装置 动态特性 建模仿真 出处:《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煤炭企业年产千万吨级矿井数量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增加二十余座。带式输送机作为现代化大型矿井的主要提升设备,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张紧装置是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的必要部件,尤其对于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的大型带式输送机来说,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带式输送机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对于张紧装置的动态特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张紧装置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带式输送机对张紧装置的性能要求。根据新一代ZJ-120/45D自动变频张紧装置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机械系统、液压缓冲装置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自动变频张紧装置的控制方块图。通过分析输送带的粘弹性力学特性,建立了带式输送机离散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以某大型煤矿6.0公里带式输送机为模型,利用AMEsim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带式输送机和自动变频张紧装置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出了带式输送机满载启动工况下,自动变频张紧装置速度、张紧力、位移二维曲线图,以及承载段输送带的三维速度、位移、张力曲线图,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可以得出:满载启动工况下,带式输送机启动55s后,机尾才开始启动,机尾的速度曲线斜率明显大于机头速度斜率,瞬时冲击较大,容易产生振荡。机头输送带的张力大约是机尾的4.87倍,机头机尾的位移差大约是13m左右。在启动过程中,张紧装置的张紧力最大值为28.5kN,平稳运行时张紧力为28.0kN。 以自动变频张紧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输送带弹性模量、启动方式对自动变频张紧装置动态特性的影响,得出:在启动时间前1/5内,张紧装置的动态特性不受输送带弹性模量的影响,后4/5时间内,输送带弹性模量每提高1/3,张紧装置的移动速度大约减小0.01m/s,、张紧小车启动过程移动的位移就缩短大约1/4。选择正弦加速度启动方式可以减小输送带和自动变频张紧装置的启动过程中振动。最后将自动变频张紧装置及重锤张紧装置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在煤矿井下使用自动变频张紧装置,需要较小的张紧行程,与重锤张紧装置相比行程大约缩小2.7倍。
[Abstract]:The annual output of coal mines in China will increase by more than 20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elt conveyors are the main lifting equipment of modern large-scale mines. Tensioning device is the necessary part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belt conveyor, especially for the large belt conveyor with long distance, large volume and high belt speed.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directly affect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belt conveyors,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ensioning device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ensioning device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new generation ZJ-120/45D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er, the mechanical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hydraulic buffer device and the control block diagram of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a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viscoelas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veyor belt,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belt conveyor discrete system is established. Taking 6.0-km belt conveyor of a large coal mine as a model, the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belt conveyor and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MEsim dynamic simulation software.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dynamic model, the speed, tension force, displacement two-dimensional curve of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conveyor belt in the bearing section ar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ull-load start-up of the belt convey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under full load starting condition, the tail of belt conveyor starts only after 55 s, and the slope of speed curve of tail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e slope of head speed. The tension of the conveyor belt is about 4.87 times of that of the tail, and the displacement difference of the nose and tail is about 13m. The maximum tensioning force of the tensioning device is 28.5kN, and the tensioning force is 28.0kNwhen it runs smoothly. Taking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nveyor belt and the starting mode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is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are within 1/5 before the starting tim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nsioning device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nveyor belt. In the 4/5 time perio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conveyor belt by 1 / 3,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tensioning device decreases about 0.01 m / s.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tarting process of the tensioning car is shortened by about 1 / 4. The vibration of the conveyor belt and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can be reduced by selecting the sine acceleration starting mode. Finally, the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and.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heavy hammer tensioning devic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frequency conversion tensioning device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 requires a smaller tensioning stroke, which is about 2.7 time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heavy hammer tensioning device.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H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洪;杨寅威;黄嘉兴;;比例溢流阀在带式输送机液压张紧装置中的应用[J];液压与气动;2008年09期
2 侯友夫;输送带的自动控制液压张紧装置[J];起重运输机械;1993年11期
3 左帅;刘旭;王振兵;;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J];液压与气动;2011年08期
4 李海林;李艾民;周树生;王和伟;;蓄能器在带式输送机张紧装置中的应用[J];起重运输机械;2010年04期
5 梁冬;;带式输送机液压恒张力控制系统[J];知识经济;2007年11期
6 刘琦军;;带式输送机几种张紧装置的比较和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1年07期
7 王锡法;王晓丽;刘长伟;王迎祥;;液压自动张紧装置动态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J];煤矿机电;2008年04期
8 彭亚军;邹振健;黄善男;;饼干输送线张紧机构的原理及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年03期
9 王结平;;浮式装船机张紧装置的二次改造[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结平;;浮式装船机张紧装置的二次改造[J];起重运输机械;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育恒;;远距离带式输送机安装试车与调偏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高峰;;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与变频调速装置在矿用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中的选用[A];煤炭机电与自动化实用技术[C];2012年
3 徐春玲;胡守忠;时逢雷;付宏伟;;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与防护改进[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代军;韩述芫;;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侯红伟;;大型带式输送机制动与张紧装置的最优设置[A];煤矿高效集约化开采技术与机电一体化装备论文集[C];2007年
6 陈珏;;带式输送机标准化工作30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7 吴明龙;;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发展方向[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8 陈珏;;ISO9000标准与带式输送机设计[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李刚;肖丽君;;港口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驱动方式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韩岿;;长运距带式输送机软启动装置的分析与比较[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静;带式输送机技术创出品牌[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明昭;矿山带式输送机托辊节能降耗的研发与实践[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官地矿 范惠平 王文科;带式输送机起动运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杨宏辉;下游对橡胶输送带提出高要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华;新型带式输送机研制成功[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太原选煤厂 马丽;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原因及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郑益平;水利水电工程浇筑设备现状[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陶少清;蒂森克虏伯环境友好的不锈钢生产线[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9 王也;全时全能“欧蓝德”[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奥钢联新建第三镀锌生产线简介[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坤;带式输送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2 贺天才;寺河矿东大巷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及最优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繁生;带式输送机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朴香兰;长距离平面转变带式输送机关键设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侯友夫;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1年
6 但斌;制造系统中带送物料流的动态计量技术和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1997年
7 陈树召;大型露天煤矿他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系统优化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张智明;露天煤矿生产规模优化及综合工艺匹配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甘得泉;柔性产品平台设计理论及其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鑫;基于CMAC的多驱动系统协调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升;带式输送机变频调速自动张紧装置的动态特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程良燕;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分析及软启动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徐昆鹏;带式输送机变频调速驱动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朱春水;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火电厂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李福霞;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自动张紧装置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6 何磊;煤矿带式输送机的电气节能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易炳刚;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三维参数化选型系统设计与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崔永涛;嵌入式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晓娟;带式输送机保护控制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曹成;矿用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87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148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