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断带与捕捉系统的研究设计
[Abstract]:Belt conveyor is a kind of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which takes conveyor belt as traction mechanism and carrying mechanism. It is one of the most capable continuous conveying machinery. Belt convey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running resistance, stable operation, reliable operation and so on. It can realize continuous transport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ous loading,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departments of national economy. Belt conveyors with large inclination, long conveyor belts and heavy loads may destroy belt conveyor system equipment and injured personnel in the event of belt breaking accidents,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y of conveyor belts and materials. Causing long periods of shutdown and major safety inci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 belt break protection device for belt conveyor, which can catch the broken belt quickly and reliab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scoelastic mechanics of bel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belt conveyor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elt breaking process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broken belt mechanism of belt conveyor and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belt break det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ethod of belt breaking detection based on belt drape, and deduces the drape degree formula of conveyor belt.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 for detecting belt breakage accidents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new method of belt break detection and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of belt break catcher of belt conveyor, a new belt break capture device, the cross section belt breaker, is designed. The catcher is simple in structure, reliable in work, and can be used to capture the broken belt.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belt break catche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of belt conveyor, the paper realizes the detection and feedback of belt break signal of belt conveyor, and the centralized control of belt break capture device.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亚军;邹振健;黄善男;;饼干输送线张紧机构的原理及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年03期
2 聂扬;;常兴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设计与研究[J];机电信息;2011年18期
3 刘琦军;;带式输送机几种张紧装置的比较和应用[J];机械工程师;2011年07期
4 解占新;洪田威;付丽;常志宝;;压带带式输送机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03期
5 任秋芳;刘志超;彭军;;一种新型反V式调心托辊[J];起重运输机械;2011年07期
6 孙镇;;浅谈带式输送机自动纠编装置的正确使用[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7 李正训;郝莹;;带式运输机断带保护装置的设计[J];硅谷;2011年16期
8 宋伟刚;杨彦贺;;带式输送机导料槽阻力的计算方法[J];起重运输机械;2011年07期
9 谢翠红;尹文健;秦凯;;矿用大倾角带式输送机防煤料下滑方式探索与应用[J];硅谷;2011年17期
10 张红梅;;浅谈影响托辊性能的要素[J];科学之友;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育恒;;远距离带式输送机安装试车与调偏技术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下册)[C];2011年
2 高峰;;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与变频调速装置在矿用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中的选用[A];煤炭机电与自动化实用技术[C];2012年
3 徐春玲;胡守忠;时逢雷;付宏伟;;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与防护改进[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珏;;带式输送机标准化工作30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5 吴明龙;;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技术发展方向[A];中国煤矿综采机械化发展30周年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0年
6 陈珏;;ISO9000标准与带式输送机设计[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李刚;肖丽君;;港口长距离大运量带式输送机驱动方式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代军;韩述芫;;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岿;;长运距带式输送机软启动装置的分析与比较[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10 宋伟刚;;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方法的发展[A];面向21世纪迎接物料搬运技术新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静;带式输送机技术创出品牌[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北京雨润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明昭;矿山带式输送机托辊节能降耗的研发与实践[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官地矿 范惠平 王文科;带式输送机起动运行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杨宏辉;下游对橡胶输送带提出高要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5 华;新型带式输送机研制成功[N];中国矿业报;2001年
6 记者丽雪;绿化带断档断带问题依然存在[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7 太原选煤厂 马丽;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原因及防治措施[N];山西科技报;2002年
8 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钟雄相;2011年将强制执行退塘[N];海南日报;2008年
9 记者 何会文;本市春季绿化高标准完成[N];天津日报;2009年
10 郑益平;水利水电工程浇筑设备现状[N];中国水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坤;带式输送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2 贺天才;寺河矿东大巷带式输送机动力学分析及最优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王繁生;带式输送机柔性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朴香兰;长距离平面转变带式输送机关键设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侯友夫;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1年
6 但斌;制造系统中带送物料流的动态计量技术和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1997年
7 陈树召;大型露天煤矿他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系统优化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甘得泉;柔性产品平台设计理论及其应用[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鑫;基于CMAC的多驱动系统协调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林;电液控制型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器研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何磊;煤矿带式输送机的电气节能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崔永涛;嵌入式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晓娟;带式输送机保护控制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成;矿用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6 徐昆鹏;带式输送机变频调速驱动系统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程刚;磁垫式带式输送机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乔燕雄;带式输送机起、制动阶段的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彭伟;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带式输送机综合试验系统设计[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10 程良燕;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分析及软启动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2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28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