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装载机监控仪设计
【图文】:
图 5.3 复位、后电电源电路图1)复位电路关于系统复位,我们要考虑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情况,采用 MAX691 作为主要控制芯片。MAX691 可同时提供高电平复位信号 RST 和低电平复位信号/RST,特别适合主机板这种既要高电平复位信号又要低电平复位信号的电路。自动复位包括上电、掉电时自行对系统进行的复位,同时也包括在单片机陷入死循环的情况下,由看门狗电路控制的系统复位。MAX691 的 RESET 引脚在系统上电、掉电时可以自行产生一复位输出信号;同时通过设置其看门狗电路,,在单片机陷入死循环状态时也可以使 RESET 产生复位输出。手动复位信号则由上拉电阻、充电电容构成一个充放电电路。其中 EXTERNAL-RST为人机接口板上的复位按钮,S1 为主机板上的复位按钮。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这 2 路复位信号都要使单片机系统复位,所以将它们线与后的输出作为整个系统的复位信号。2)看门狗电路MAX691 内建看门狗电路,实现很简单。单片机程序正常工作时,使用 IO 引脚 P1.1(WDI)定期(周期<看门狗溢出周期)改变 MAX691 的 WDI 输入端的电平。每当 MAX691检测到 WDI 引脚发生一次高到低,再低到高的改变,Watchdog 就复位一次,这样 Watchdog永远不会发出复位信号。如果当单片机由于受到某种干扰或发生某种故障时,程序跑飞,从而无法定期改 WDI 的电平,所以 Watchdog 电路就会在 1.6s 后在 RESET 端产生复位信号,
个二极管接在电源入口处,可以防止电源正负接反。5.1.5 通讯1)串口通讯系统包括一个标准 232 串口和一个 GSM 接口,GSM 接口电平也是 232 规范。单片机与 GSM 模块一般采用串行异步通信接口,具有红外和通信电缆两种连接方式,通信速度可设定,通常为 19200bps。采用红外接口的优点是单片机系统与 GSM 模块电气隔离,相互不干扰,接口各自独立,使用方便;缺点是通信距离较短,红外传播的方向性对接口相对位置有要求。采用电缆连接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好;其主要缺点是接口的电气参数不兼容,设计不当时会对 GSM 模块的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单片机的输出信号是 TTL 电平,所以这里我们选用 MAX232 芯片作为 RS232 电平转换器。它只要求 5V 供电,且拥有 2 路接收或发送通道,其中发送通道负责将 TTL 电平转换为 RS232 标准电平;而接收通道负责将 RS232 标准电平转换为 TTL 电平。由于 80C196KB 自身内建只有一路标准串口,故本系统需设法扩充为两路。考虑到这两路通讯不会同时进行,则利用一片 74HC244 实现两路之间的互斥,单片机的 UART-SEL引脚作为切换开关。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H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龙云;略谈装载机随机参量的试验测量[J];工程机械;1982年02期
2 陈新宪;;JZ425-1铰接式轮胎装载机[J];工程机械;1982年07期
3 林树卿;ZL30装载机改型和多种作业装置通过技术鉴定[J];工程机械;1983年04期
4 方秋华;高可靠性的轴位监控仪[J];化工矿物与加工;1995年03期
5 张希海;;装载机现场应急维修[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年07期
6 姚力琼;;小块头 大功用——记北仑港凯斯滑移装载机三代同堂[J];工程机械;2006年09期
7 莫湘雄;;山河智能SWL2810型滑移装载机[J];今日工程机械;2007年05期
8 李大伟;;山东临工LG933型高卸装载机[J];今日工程机械;2008年11期
9 邹宗春;;装载机空挡行走故障[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9年10期
10 聂崇训;;一组迷你滑移转向装载机[J];工程机械;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荆宝德;刘泽群;徐晨;;装载机行车液压制动系统测试与分析[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郑兴坚;;关于装载机稳定性试验安全操作技术的研究[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光明;邓洪超;;装载机液力机械变速器性能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4 贾开兴;李来义;;长梁山隧道施工机械故障分析及改进三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5 刘江涛;;全液压轮式装载机改装破碎车的实践[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虎奇;陈树勋;;基于ADAMS的装载机前车架有限元分析载荷求解[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沈骞;;DJY型绝缘监控仪的原理及应用[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冀宏;谭正生;黄建兵;王东升;卢强;;轮式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的振动控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吴国平;杨仁刚;王文成;;基于TMS320DM270的多功能配电监控仪硬件设计[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闫献国;;装载机回转体类零件CAPP系统研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华;装载机新品迭出迷人眼[N];中国交通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司宁博;走出价格战窘境 国内装载机全线涨价[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金陵;国产装载机增售未增收[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常京伟;装载机企业如何求生存?[N];中华建筑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高扬;后装载机时代的变革:当厦工遇上蔡奎全[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记者 刘兴标;“柳工”装载机产销累计双破10万台[N];广西日报;2006年
7 胡林;装载机选购要坚持两个原则[N];中国建设报;2006年
8 黄如飞;向世界一流冲刺[N];福建日报;2007年
9 陆洲;装载机行业 进入成熟增长期[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刘雪梅;连续上涨并不是一路凯歌[N];中国工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同建;装载机线控转向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洪涛;工程机械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铮;不完备不协调信息条件下的设备智能故障诊断[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胡静波;装载机容错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罗士军;轮式铰接转向装载机线控转向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魏秀玲;工程车辆翻车事故中司机保护系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玉玲;机械可靠性维修性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建;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族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贾秀杰;工程机械大型焊接件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钱莹;基于SCOR的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锋;智能化装载机监控仪设计[D];东南大学;2004年
2 胡建国;ZL50装载机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孙瑜;装载机前车架有限元参数化建模方法[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更新;装载机自动变速换档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汤勇;基于CAN总线的智能装载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05年
6 赵金祥;装载机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转向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吴莺;YG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曹青;基于神经网络的装载机故障诊断的研究与应用[D];苏州大学;2006年
9 韩宏蕾;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志强;装载机工作装置参数化建模及机械事件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6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0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