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大批量定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3:08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制造企业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制造企业面对着更高的要求:更多的产品变化,更短的交货期,更低的产品成本和更高的产品质量。实践证明实现大批量定制才是制造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方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批量定制才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大批量定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大批量定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首先,研究了动态联盟的伙伴选择问题。伙伴选择是大批量定制系统的关键内容。能否选择出有竞争力和相容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动态联盟的成败。同时,动态联盟伙伴选择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大批量定制生产系统的决策质量。可以说,,对伙伴选择的研究是大批量定制系统的内在要求,为动态联盟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提供最基本的依据。本文通过对目前伙伴选择问题研究现状的分析,根据基于动态、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和考虑到伙伴选择的一般原则建立了伙伴选择的多目标模型,多目标模型中考虑了时间(T)、质量(Q)、风险性(R)、内在成本(C)以及外在成本(B)五个因素,同时根据动态联盟构建的侧重将各个因素进行权重赋值。本文建立伙伴选择的多目标模型,鉴于多目标优化求解使用的遗传算法其自身的严重早熟问题,故采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求解分析。实例仿真结果表明了该多目标模型和算法在伙伴选择问题中的有效性。 其次,研究了大批量定制环境下的产品成本的预测问题。大批量定制生产成本快速预测是实现大批量定制生产快速反应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大批量定制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建立大批量定制环境下产品成本的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对大批量定制产品成本进行分析预测。实例结果表明了该预测模型和算法在成本预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研究了大批量定制环境下的产品族多目标优化问题。产品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也是大批量定制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竞争和不断膨胀的顾客需求,尤其在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短交货期、低成本、高质量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本文建立产品族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使用基于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结合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实例结果证明了该多目标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H1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爱辉,周保东;名家评说制造业[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1年12期

2 梅黎锦;;CAD/CAM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J];机械工程师;2009年03期

3 ;制造业经理人online[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04期

4 悦文;汽车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的变革[J];汽车维修;2001年08期

5 李健,顾培亮;制造业的生态——经济双效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储开宇;制造业的重新认识及其发展策略[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3期

7 ;你圈他点名家评说制造业[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2年09期

8 李京文;发展我国制造业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4期

9 潘镇,鲁明泓;南京制造业的竞争力、类型与发展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10 顾朝林;南京制造业的基础与发展前景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飞;杜彦斌;;实施机床绿色再制造,提升西部制造业装备能力[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曾忠;季成;林辉;;ERP技术应用探讨[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贾建锋;赵希男;朱春红;;制造业管理者胜任特征的评价:基于个性优势识别的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陶义平;;经济全球化带给机械制造业的思考[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余开朝;;制造业信息化规划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利民;;面向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的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金潜翔;;刍议西部制造业标准化管理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林一松;方平;郑时雄;;制造业中基于DSP的嵌入式智能控制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吴俊杰;;制造业顾客满意度测量三因素的分析[A];新世纪第一次中国ISO9000论坛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春 宦建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杜静 通讯员 冯勇琦 林斌 邹海强;投资成企稳回升火车头 全面复苏须仰仗制造业[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3 记者 陈雪根;万通变身: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世杰;政策孕育制造业投资机会 2G与3G建设并行竞争激烈[N];通信信息报;2009年

5 邱海旭;制造业:电子商务的下一个拥抱者[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记者 李华;给西安制造业插上信息化翅膀[N];西安日报;2003年

7 赵彤刚;东方精选 重仓制造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8 庞东梅;莫让“中国制造”走下坡路[N];金融时报;2007年

9 魏涟明;北辰区将成天津制造业重镇[N];中国特产报;2008年

10 ;珠三角制造业用工需求比上季度减少4.68%[N];中国信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2 洪勇;追赶战略下后发国家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俚君;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崔耀东;制造业信息系统应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7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张晖;FDI对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美莹;湖南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田曦;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于;安徽省产业集群战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小兵;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D];南昌大学;2008年

5 刘刚;基于IT的制造业生产作业联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杨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制造业升级模式[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张琦伟;制造型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王昱尧;中国ICT产业发展及其对制造业影响的经济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松;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刘云鹏;陕西省区域性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38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38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f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