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转矩分配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7:57
【摘要】: 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三维流动与转矩分配特性研究(20080538)”,基于三维流动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转矩分配规律,并对其叶栅系统进行优化得到更为合理的方案,同时进行试验研究验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针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特点,建立完整工作流道计算模型,应用滑动网格理论将旋转速度不同的工作轮统一计算,并选择瞬态求解器进行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内部流动模拟计算,预测得到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2、根据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一涡轮、第二涡轮同时工作工况的转矩分配规律,同时进行了各个转速比工况的内流场分析; 3、探讨了第一涡轮空转工况下空转转速的预测方法和空转转速的变化规律以及输出特性分析;基于CFD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第一涡轮空转工况下第一涡轮是承受转矩作用的,因此第一涡轮空转存在能量损失;分析第一涡轮空转工况各工作轮的内流场特性及能量损失存在的原因; 4、在总结第一涡轮、第二涡轮转矩分配规律的基础上,改进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叶栅系统。改进时主要以尽量减小起动工况下第二涡轮的负转矩为目的,同时考虑变矩比、效率和泵轮转矩系数等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工作需要; 5、在液力传动试验台上对改进后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进行外特性试验,将试验结果并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以验证改进后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性能。
【图文】:

特性曲线,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特性曲线,涡轮


在双涡轮内分流的液力变矩器中,,导轮固定不动,功率的分流和传递通过两个独立旋转的涡轮来实现,最后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将各工作轮的输出功率汇流,由输出轴输出。结构简图及原始特性曲线如图2.3所示180】。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是单级、两相、四个工作轮的正转液力变矩器。两个独立工作涡轮界和不,,涡轮不是轴流式的,主要在低转速比范围内工作,并在低转速比时传递大部分的功率;涡轮不,是向心式的,主要在高转速比范围内工作,在低转速比范围只传递小部分功率。

照片,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叶轮泵


中中间流线线进口口 89.2222148.3888146.199979.7777半半径(mm)))))))))))))))))))))))))))))))))))))))))出 出出口口 148.3888148.388880.522279.7777图2.4为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叶轮的实物照片。三维模型是按照实际尺寸建立的,其三维几何模型如图2.5。第涡轮涡轮浮轮图2.4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叶轮第二涡轮第一涡轮泵轮泵轮图2.5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三维几何模型各个叶轮的内环、外环和叶片之间的空间,加上各叶轮之间的无叶片区域就构成了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流道。本文选取各工作轮的完整工作流道作为计算区域,图2.6为计算区域的三维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37.33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才委;褚亚旭;马文星;;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第一涡轮空转特性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刘树成;魏巍;闫清东;周洽;;液力变矩器导轮空转特性无叶片数值仿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1期

3 王松林;马文星;胡晶;褚亚旭;宋建军;;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超越离合器的改进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4期

4 马文星;胡晶;褚亚旭;王松林;吴岳诗;;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超越离合器动载强度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波;大功率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轴向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傅秀清;球形阴极数控电解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伟;轿车新型无内环扁平液力变矩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8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48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2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