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双流道式污水泵叶轮三维设计及水力模型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8:02
【摘要】: 围绕双流道污水泵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双流道叶轮三维参数化设计程序,和双流道污水泵内部主要过流部件叶轮与蜗壳耦合的全通道数值模拟,本文展开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对常用的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图纸的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平面图上与轴面图中的流道断面投影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断面形状为沿对称轴对折的椭圆,此对称轴始终垂直于轴截面,则其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无关。因此,传统中认为其垂直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而确定的截面尺寸并不符合实际的投影关系。这就是传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双流道叶轮平面图、断面面积与叶轮木模三者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设计时,平面绘型应作为初步设计,然后在三维造型中确定其余参数,由三维造型来生成平面绘型,以保证设计与木模一致。 2.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形状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离心泵,造型方法尚有待探讨。在Pro/ENGINEER中进行双流道叶轮三维造型的方法如下:用投影方法生成空间流道中线,并作为内流道的原始轨迹,各断面形状作为混合用截面,使用扫描混合命令形成内流道;按内流道中线规律,延长内流道中线到叶轮外径,用投影得到的空间曲线作为外流道原始轨迹,按外流道截线位置放置适当截面,由扫描混合命令形成外流道。叶轮在二维绘型图转化为三维造型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形成有效内流道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给出了调整措施。 3.研究了在Pro/E中直接进行叶轮的三维设计方法。 4.双流道叶轮设计中,平面流道中线普遍使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推导了平面流道中线采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时,流道中线出口角与包角、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设计中控制流道中线出口角提供了依据,解决了传统设计法中采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作为平面流道中线时,无法事先确定流道中线出口角的难题。 5.推导了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法线方向到叶轮外圆距离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确定内流道出口点的解析方法。 6.使用所提出的叶轮三维设计方法,编写了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双流道污水泵叶轮三维参数化设计程序。用户可直接输入参数得到叶轮流道的三维造型,为叶轮的CFD数值模拟和NC(Num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制造提供了基础。在造型前可预览轴面图和平面图,初步筛选设计方案;在外流道造型前,可检查有效内流道是否形成,并提供了修改模块以改善内流道造型。该程序还可交互地修改截面积变化规律曲线以及外流道壁厚规律,能够灵活地控制叶轮流道造型。并采用该程序设计了双流道污水泵叶轮QW950-15-55。 7.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IMPLEC算法及标准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双流道污水泵QW950-15-55的主要过流部件内部流场,作了全通道定常流动数值模拟。模拟了包括设计工况在内的11个工况,捕捉到双流道叶轮及蜗壳内部流动的一些典型特征,重现了一些重要的流动现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办法。 8.由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样机,经过试验测定,额定效率达到85.33%,而目前国产泵的各种叶轮形式的污水泵,排出口径为300mm的,效率在74%~83%之间。 9.数值模拟得到的预测特性与样机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说明CFD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作为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性能的依据。
【图文】:

流道,等角螺线,空间长度,出口点


确定了流道中线的型式(阿基米德螺线或等角螺线等)后,用公式生成或样条命令描点作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b;将曲线b投影到曲面a上就得到空间流道中线(如图2.8所示)。2.内流道曲面的生成在流道中线上确定出口点,测量入口到出口的空间长度,均分为七段〔7]〔朗〔9〕〔l0]。

双流道,示意图,内流,控制曲线


博士学位论文图3.,5内流道图3.,6内流道面积控制曲线选择扫描混合命令,以上一步得到的空间流道中线作为原始轨迹,只用进口截面和出口截面,形成内流道。一般根据流道形成情况还需要设置混合控制中的面积控制曲线的形状,默认是线性变化的。为保证形成的内流道符合前面轴面投影,,用前后盖板的型线旋转形成的曲面组来检验,然后调整面积控制曲线来尽量满足要求。否则或修改轴面图或重新设计。当单个内流道形成后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31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文金;户用沼液泵的研究与开发[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涛;回流搅拌型混合物料厌氧消化器的设计与发酵工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单麟婷;双流道污水泵流动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巧玲;固相参数对泵内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与PIV测试[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6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56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1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