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测控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8:44
【摘要】: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是当前机械动力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在研究中测控系统主 要采用PC系统。在工业现场,测控系统通常需要便于携带,然而微机测控系统有 体积大、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由于单片机具有硬件集成度高、低功耗、性价 比高等特点,同时又考虑到测控系统的后续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测 控系统。具体的工作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 首先介绍了测控系统的基本结构;然后,根据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使用要 求,以及单片机、A/D、D/A芯片选择的标准,进行了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测控系 统主要由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及信号输出三部分组成,使用的芯片主要有A/D转 换器TLC5510、 P89C51RB2单片机、D/A转换器TLC7528等。 2 介绍了8位高阻抗并行A/D芯片TLC5510的工作原理,完成了TLC5510与 单片机的硬件接口设计以及软件设计。用精密高速运算放大器LM318设计了有源滤 波器,抑制干扰信号。给出了TLC5510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的电路图。 3 介绍了双路、8位并行D/A芯片TL,C7528的工作原理,完成了TLC7528与 单片机的硬件接口设计以及软件设计。给出了TLC7528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的电路 图。 4 对制作的测控系统进行了调试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5 以悬臂梁为对象,压电陶瓷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使用设计的测控系统, 采用模糊控制进行了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探索性研究。
【图文】:

内部结构,单片机


P89C51单片机内部结构图

封装形式,引脚,管脚,总体设计图


测控系统总体设计图2一3P89C51的管脚排列P89C51为40引脚、DIP封装形式(NS)。其引脚排列如图2一3所示。各引脚功能如下:VSS:地,OV参考点VCC:P0.0~P0.7:Pl.O~Pl.7:PZ.O~P2.7:P3.O~P3.7:RXD/P3.0:TXD/P3.l:INTO/P3.2:INTI/P3.3:TO/P3.4:Tl/P3.5:WR/P3.6:电源,,提供正常、开漏1/0口带内部上拉的双向?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H1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雪君;单片机温度模糊控制系统[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9年Z1期

2 郭春柱;从MCU最小系统的设计谈电子设计竞赛赛前准备[J];电子世界;2003年09期

3 李彩 ,王安 ,刘勇;8位高速A/D转换器TLC5510的应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3年07期

4 邓文彬,王国治;梁振动的主动控制技术研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孙国春,史文库,田彦涛;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机床与液压;2004年03期

6 朱建国,骆英,柳祖亭;压电陶瓷驱动梁的变形分析及试验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春芝,田柏林,樊利军;基于P89C51 RB2单片机的智能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装置[J];煤炭工程;2003年05期

8 邓年春,邹振祝,向敏;智能悬臂梁的振动控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697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97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