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新型圆活塞容积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0:26
【摘要】: 活塞容积式泵是依靠工作元件在泵缸内作往复或回转运动,使工作容积交替地增大和缩小,以实现液体或气体的吸入和排出。工作元件作往复运动的容积式泵称为往复泵,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泵。活塞容积泵可以应用于制冷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真空泵,液压泵等各种容积泵。而往复压缩机是最早应用于制冷系统的。 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容积泵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往复活塞式是通过曲柄连杆机构驱动,使结构复杂,体积大,转速低。滚动活塞式结构简单,体积小,转速高,但是容积利用率低。 本实用新型活塞容积泵是一种不用曲柄连杆机构的新型圆活塞容积泵,它融合了往复活塞式和滚动活塞式容积泵两者的优点,解决了往复活塞式容积泵结构复杂、转速低和滚动活塞式容积泵容积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让活塞有一定的转动自由度,解决了摩擦磨损大的问题。 本课题以将活塞容积泵应用到制冷压缩机上为例,运用Solid Works软件设计了这种新型活塞容积泵的结构,用Visual Basic编程计算了与传统曲柄连杆机构活塞式压缩机相比在运动学、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优点,分析了在减少摩擦、振动、泄漏等方面的特点。结论表明,这种新型压缩机摩擦与磨损小,结构简单,驱动方便,容积利用率高,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文】:

半封闭式压缩机


拉科、松下等。(2)半封闭式往复压缩机如图1一3所示。这两种类型的往复式压缩机在AC&R行业中最为传统,有关它们在制冷领域的发展形势和封闭式往复压缩机相似。不同的是,对这两种机型,受欢迎的制冷剂是氨和COZ而不是HC。美国和世界的顶级制造商,如谷轮、Carlyle一C而er、Vilter、约克McQuay等都在继续生产高品质的半封闭/开启式产品。由于它们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维护和维修服务网络,即使在旋转式压缩机发展势头迅猛的形势下,它们的领先地位仍无人可敌。III...冈冈冈lll人、~,~,一甲,‘,,r

零部件,压缩机,核心,气缸


本新型圆活塞压缩机主要有主动轴、从动轴、活塞、活塞销、气缸、前后密封盖、前后端盖、两侧气阀盖和进、排气阀限位片等零部件组成,核心部分如图2一1所示:润滑油道2主动轴3气缸4进气口5排气口6活塞销7活塞图2一1压缩机的核心零部件FigZ一 1majorelementsofeomPressor活塞安装在气缸内,活塞销把主动轴、从动轴和活塞连成一体,气缸上部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气缸左右两侧都开有槽,槽内有进气孔、排气孔、进气道和排气道,进排气道分别与上部的进、排气管相通,进排气孔与气缸相通,形成从进气管一进气道~进气孔~气缸~排气孔一排气道一排气管一个完整的循环,两侧的进排气孔上安装进排气簧片和进排气阀限位片,用来控制进排气量。在左右侧槽底内,,排气孔的下面开有润滑油孔,从气缸排出的高压气体附带出润滑油,经润滑油孔进入到润滑油道内,气缸壁内开有循环润滑油道,和主动轴、从动轴、气缸相通,润滑油用来润滑各个运动部件,以减小摩擦和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元生,温诗铸;第一届北京国际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综述[J];中国机械工程;1994年01期

2 刘国军;机械设备的磨损与润滑管理[J];林业科技情报;2004年01期

3 刘利国;艾德春;;微米氧化铝/尼龙复合材料煤泥润滑条件下滚滑摩擦磨损行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欧雪梅;吴静晰;赵宇龙;刘继宇;邹段练;;纳米SiO_2包覆硅灰石填充改性尼龙1010的摩擦学性能[J];润滑与密封;2007年11期

5 袁林忠;水作为液压介质的关键技术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5年05期

6 周细应;李卫红;徐洲;;PTFE对复合镀层摩擦特性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08年08期

7 金元生,夏为民,程华;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摩擦学特性的实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5期

8 陈专科,黄运添,王建奇;镀金电触头磨损现象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9 高峰;旋转式压缩机叶片和转轴间的摩擦与磨损研究[J];家电科技;2003年02期

10 刘利国;葛世荣;艾德春;;微米氧化铝/尼龙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滚滑摩擦磨损行为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德发;李斌;陈经跃;刘银水;李壮云;;水润滑超高压海水泵斜盘/滑靴副摩擦学特性仿真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齐毓霖;;摩擦研究的体会与思考[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3 齐毓霖;;对摩擦学研究的体会与思考[A];历史的回顾与启示——摩擦学创立4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4 黄蔚霞;王京;王永峰;;核磁共振分析亚磷酸酯的组成及结构[A];第十二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郭鹤桐;唐致远;;镍基自润滑减摩复合镀层的研究[A];天津市电镀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3年

6 雒建斌;Lawrence K.Y.Li;Patrick.L.Wong;温诗铸;;微-纳米摩擦学中的问题[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7 林修洲;朱e

本文编号:2697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697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f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