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接触高副机构摩擦学设计与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H117.1
【图文】:
摩擦表面材料变形情况如图(l一l)所示。沿纤维组织方向(塑性流向)的金属移动的阻力最小,当表面剪应力足够大时,在表面就会产生晶界微裂纹。图1一1摩擦表面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材料的积聚[ll〕表面形成微裂纹后,润滑油进入其中。而在零件作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润滑油被反复压入裂纹内部,然后裂纹被封闭,从而使形成的封闭裂纹腔中的油压增大,迫使裂纹不断扩展。随着裂纹扩展的尺寸越大,裂纹封闭腔内储油也就越多,在接触体的碾压作用下,裂纹内壁的油压也更大。多次重复作用后,裂纹不断扩展,最终使表层材料脱落形成凹坑点蚀。没有润滑油的情况下,摩擦表面的摩擦力更大,温度更高,使表面材料产生畸变,局部应力增大,从而使接触表面在高的压应力、摩擦力和热应力等作用下,也会产生点蚀l’2,13]。 2.1.2次表面初始裂纹形成的疲劳磨损Hertz接触理论表明
图2一1固体表面的实际微观形貌示意图[2=6]触表面凹凸不平的这种结合特征和随机性偏差,常采用表面粗糙和瑕疵来表示,接触表面几何特征结构示意图如图(2一2)所示。描述其最大的波峰波谷之差。国标(GB1031一83)规定了两种表面粗糙线平均高度(CLA)和平均平方根值(均方根)(RMS)。3)所示,先取一中线(x轴),把二维轮廓分成上下两半,并满足:所围的面积等于中线下方轮廓的面积。令从中线到轮廓的高度为平均值(CLA)上各点相对于中线的算术平均偏差。R_一cLA一土目z一m}dxL;’一言菩’Z一m}ZLwe.‘o1一L廓的取样长度;n是轮廓的取样点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莉;谭南林;沈栋平;;基于显式动力学的滚动轴承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罗继伟,张俊杰;圆锥滚子接触应力数值求解[J];轴承;2004年09期
3 马国华,胡桂兰;滚动轴承弹性接触问题的数值计算[J];轴承;2005年01期
4 李兴林;滚动轴承材料进步及延寿技术[J];轴承;1995年11期
5 赵传国;滚动轴承失效分析概论[J];轴承;1996年01期
6 王淑仁;闫玉涛;殷伟俐;丁津原;;齿轮啮合摩擦疲劳磨损的计算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7 肖友刚;陈志刚;袁英才;;斜压状态下回转窑托轮接触疲劳寿命预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8 徐颖强,闫福生,吕国志,刘更;循环接触下安定状态问题的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原园;徐颖强;吕国志;;应变强化模型的安定准则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左玉梅,王守尊;基于Matlab/Simulink的内燃机凸轮挺柱磨损数值计算的仿真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创宽;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混合弹流润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桂萍;基于齿面粗糙度的齿轮传动热弹流润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2 庄力健;1070钢滚动接触疲劳寿命预测[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发辉;基于理想模型的齿轮传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杜李峰;齿轮接触疲劳试验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7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1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