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复制成型技术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H16
【图文】:
非球面复制成型技术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2面光洁度的要求,其一般装置如图1.1所示。通常,数控加工过程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类型。两种过程都是由计算机控制刀具的坐标位置和驻留时间,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辅助以高精度的现代测量仪器,将测量得到的信息进行反馈再次加工,进而实现闭环控制。该技术主要用来加工中大口径的非球面光学零件。加工零件时,磨削工具受计算机控制,在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去除加工。工件加工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精度和所采用的误差校正方法,对机床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而对机床精度要求不高。1. 2.1.2 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7,8]计算机数控金刚石车削加工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车削加工光学表面的一种技术,于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最初
过去主要是用来给光学零件的研磨抛光加工提供透镜。随着模具材料、模具制造技术和精密模压工状态而采用溶胶-凝胶法来制造高纯度的玻璃[7],球面光学元件和其他一些难以加工的特殊形状的零成,而不需要再进行任何的研磨和抛光,从而能大些参考平面作为装配时的基准,从而大大减少装配镜模压技术和光学塑料非球面模压成型技术做一模压技术[7,9]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军;计算机控制使非球面加工不再成为难题[J];光机电信息;1997年01期
2 李应选;光盘镜头的发展[J];光学技术;1994年04期
3 张学军,张云峰,余景池,张忠玉;FSGJ-1非球面自动加工及在线检测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2期
4 张忠玉,张学军,牛海燕;中小口径非球面元件加工技术的探讨[J];光学技术;2001年06期
5 王权陡,郑卫平,余景池;非球面主反射镜检测用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1997年06期
6 张斌,王鸣,马力;非球面的光学测试技术[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02期
7 沙定国,郭剑锋;光学非球面检测系统的精度仿真分析[J];宇航计测技术;1996年Z1期
8 Donald Golini,高国龙;用非球面镜改进你的图象[J];红外;1999年04期
9 洪永强,郭隐彪,蒋文芳;基于CCD的高精度非球面测量与控制技术[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10 王红军,田爱玲,杜玉军;非球面最适球面的确定方法——三点法[J];应用光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明月;张新宇;张天序;;非球面凹透镜阵列的设计制作与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汤霞靖;姚克;;不同设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效果评价[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蔡可丽;吴晓莉;;Acrysof IQ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蓝光滤过型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的对比性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阎秋生;;非球曲面的超精密加工技术[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郑丹莹;吴文捷;梁景黎;;黄色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视觉质量恢复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爱尔康;;关注视觉质量——非球面人工晶体[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洪洋;郭海科;金海鹰;;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后高阶像差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宋黎;朱思泉;;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宋慧;汤欣;;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后临床视功能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汤霞靖;姚克;;不同像差设计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评价[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树森 董娟;云南建成光电非球面物镜生产线[N];中国电子报;2001年
2 记者 胡文华;非球面激光矫正术治疗近视效果明显[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陶毓敏 夏冠斌;非球面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术完成[N];健康报;2006年
4 武汉艾格眼科医院 刘保松;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效果更好[N];健康报;2009年
5 罗松保;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航空报;2003年
6 记者 张亮;博士伦推出新型激光矫正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7 于寅虎;DVD关键件本地化进行时[N];中国电子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屈明光 李倩;非球面光学技术 冰点下的新对峙[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 ;人工晶体并非越贵越好[N];健康报;2007年
10 金美林投资;中国嘉陵软件新锐[N];证券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立功;离轴非球面CCOS加工过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2 王权陡;计算机控制离轴非球面制造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3 陈善勇;非球面子孔径拼接干涉测量的几何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璐;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波前像差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崔治;磁流变液装置研究及其在非球面研抛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6 贺新升;电流变抛光设备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学成;磁射流抛光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周旭升;大中型非球面计算机控制研抛工艺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彭小强;确定性磁流变抛光的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郭培基;补偿法检测非球面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勤;非球面复制成型技术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雷华;非球面铣磨机的设计及其数控加工轨迹算法模块的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3 倪颖;小型非球面轮廓测量仪的原理和应用[D];苏州大学;2003年
4 张宝安;小型非球面加工与检验[D];苏州大学;2002年
5 伍凡;大相对孔径无焦非球面系统检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白雪莲;液晶电视用于计算全息非球面测试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顾敏芝;一种高效非球面研抛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鹤岩;轨迹补偿法加工非球面光学零件新技术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9 李向荣;非球面检测仪的研制[D];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
10 周旭升;非球面复合加工机床结构设计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31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3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