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控制及特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39
【图文】:
电一体化执行元件中的具体器件进行实体建模力学理论和方法引入机、电等多种能量共存的的机电系统全局祸合动力学建模,并运用mat确定及三维实体建模的选取知道本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的传动机构由电动等组成。那么在建立实体模型之前各元件的具号的选取中已经对电机的选择作了详细的说明,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中的电动机选择的是ZD一mm;轴向尺寸:l=140mm。外形尺寸,其三维实体模型如图4.2.1所示。
从滚珠丝杠到螺母的传动比i一二-2汀 1.6xIO一3mm/rad由于盖板所要求移动的行程为500mm,因此丝杠的有效行程可定为l=600mm。其实体模型如图4.2.2所示。图4.2.2滚珠丝杠的实体模型(3)减速齿轮参数的确定对于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以移动式盖板驱动系统为例计算如下:盖板的滑动距离约为500mm,即盖板的行程也即丝杠行程S=SOOmm,盖板启闭时间为45最为合适,丝杠导程为尸二10mm,则所需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k可计算如下:行程“一器;传动比“一器式中:尸—丝杠导程;n—电机额定转速;t—时间。这里取i=4,查《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凡_1,初步确定齿轮的参数计算如下,下标1
二d,+d,一二一一一‘‘=夕U斑脚齿轮的效率叮=95%;根据所确定减速机构齿轮的参数,建立其三维实体模型如图4.2.3所示。其中(a)为大齿轮,(b)为小齿轮,(c)为大小齿轮组成的齿轮减速器。愿鬓馨臀(a)(b)图4.2.3齿轮减速器的实体模型(4)齿轮强度校核A、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根据《机械设计基础》,强度条件为a。‘卜们,[a、]为许应接触应力,对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为〔‘幻:335俪不蔽不___Jr,二—一·—月哎厂_a丫Dl式 (4.2.1)中:K一一载荷系数;不一齿轮上的转矩(N·mm);a一一中心距;b一一齿轮宽度;i一一传动比。这里取齿轮材料为45钢,进行调质处理,材料的许用接触力叶。]=齿轮所承受的极限载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遇良;第四讲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技术(下)[J];机械工人.冷加工;1996年04期
2 赵煜涵;;小议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措施[J];科技资讯;2006年15期
3 李光玲;;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4 李宜海;;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年03期
5 宋岩梅;任檩;;论机电一体化技术[J];内蒙古水利;2008年02期
6 ;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电子机械工程;2007年02期
7 ;智能机电一体化系统[J];现代制造;2008年11期
8 邹慧君,张青,田志斌;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年05期
9 任立军;;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职业;2008年32期
10 ;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电子机械工程;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勇;赵德昌;李建峰;;雷达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2 张静;陈志平;施浒立;;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系统设计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青;邹慧君;李学伟;郭为忠;;广义执行机构的特点及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军;叶达钧;;精选内容,加强实践,承上启下,推除出新——浅谈机构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5 曹晨明;;浅谈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思路和对策[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6 张青;邹慧君;;机电一体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田志斌;邹慧君;郭为忠;;机电耦合广义执行机构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瑞琴;邹慧君;胡松;张阁;;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内涵及其结构组成[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牛志纲;张纪元;吴钢;;按急回特性设计机构的多项式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钱炜;樊堂堂;;机器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站 周雯;搭建设计与企业的桥梁[N];中国服饰报;2005年
2 ;元利盛推出多项机台设备[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3 何琴芳;阿尔寨景区开业准备工作稳步推进[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郭献军;技术助“艾美特”快速起飞[N];中国商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贞;奇瑞要造性价比最好的车[N];中国汽车报;2001年
6 ;NESO:打造LCD业界的“耐克”[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翟军;机器人之路——从机械臂到类人型[N];北京日报;2000年
8 秀平 邵敏;搅拦运输车销势火 消费者选购莫盲从[N];中国交通报;2006年
9 王英;三板斧巧解融资难[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记者 李文生 李舒瑜 叶晓滨 陆云红;八大“药方”直指医疗体系顽疾[N];深圳特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勇;机电一体化系统方案生成及优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谢进;基于非线性科学理论的机构设计新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李保江;跳跃式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张静;多学科设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机构学领域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代兵;波动鳍仿生水下推进器及其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冬梅;基于知识的计算机辅助机构设计支持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尹明富;空间凸轮机构设计 误差分析与单侧面加工理论及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8 车林仙;面向机构分析与设计的差分进化算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张建政;并联六维运动重载动态模拟器机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姚燕安;变输入转速机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翠霞;某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控制及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彭用新;并联机床结构及误差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罗刚;小型仿人机器人的设计与步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凌寒;深水钻井平台隔水管处理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杨建元;吸附型壁面攀爬机器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6 陈玉娟;慢走丝线切割机床走丝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7 郑开经;LED键合机上料机构的设计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8 毛建忠;救生钟水下绞车牵引及主动放缆系统研究与设计[D];江南大学;2008年
9 刘永均;基于MDO理论的3-RRS并联机器人设计优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方增强;履带起重机机构设计计算程序的开发[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5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6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