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齿分度凸轮机构的创新设计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12.2
【图文】:
度凸轮机构,如图 1-1 所示。(a)弧面分度凸轮机构 (b) 圆柱分度凸轮机构 (c) 平行分度凸轮机构图1-1 三种常用类型的分度凸轮机构1. 弧面分度凸轮机构 二十世纪 20 年代美国工程师 C. N. Neklutin 发明的,当时 Neklutin 称此机构为滚子齿形凸轮分度机构(Roller Gear Drive Mechanism),国外又有称之为 Globoidal Indexing Cam Mechanism。我国于 1988 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二十世纪 50 年代该机构由 C. N. Neklutin 所创办的Ferguson 公司首先进行了标准化系列化生产。我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对该机构也开始了研制工作,天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山东诸城锻压机床厂等院校和厂家在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理论研究、设计制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弧面分度凸轮机构从 50 年代开始投产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已成为应用最广泛、产量最大的凸轮分度机构产品[3]。弧面分度凸轮机构是空间凸轮机构的一种,输入轴和输出轴呈空间垂直交错布置。它与平行分度凸轮机构一样,可以通过预载消除啮合间隙,适用于高速、重载、高精度的场合
图 1-3 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 图 1-4 采用双排滚子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借鉴了包络蜗轮蜗杆传动原理,陶学恒等[26]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看成是变速的蜗轮蜗杆传动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思想,把熟的齿轮传动技术引入到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制造中(图 1-3)。文献[27]建了平面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共轭的基本方程。文献[28]分析了圆柱面包络蜗分度凸轮机构的啮合原理。文献[29]采用钢球代替滚子,提出了球面包络蜗杆度凸轮机构。文献[30]提出了具有滚动齿的新型锥面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导了滚动齿廓面及凸轮廓面方程,给出了滚动齿的结构设计方案。文献[31]提了一种弧面球包络凸轮分度机构,推导了啮合方程和凸轮廓面方程,并研制出样机,该机构简化了凸轮分度机构的结构。此外,专利[32]提出了采用双排滚子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这是一种十分新的结构,其分度盘的侧视图如图 1-4 所示,即在原先安装一个径向滚子的位置,重新布置了相交成一个角度的两个滚子。由于该专利公布时间较晚,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尚未见到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关报道,但是采用这一结构必然增加了
图 1-3 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 图 1-4 采用双排滚子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借鉴了包络蜗轮蜗杆传动原理,陶学恒等[26]将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看成是变速的蜗轮蜗杆传动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思想,把熟的齿轮传动技术引入到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和制造中(图 1-3)。文献[27]建了平面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共轭的基本方程。文献[28]分析了圆柱面包络蜗分度凸轮机构的啮合原理。文献[29]采用钢球代替滚子,提出了球面包络蜗杆度凸轮机构。文献[30]提出了具有滚动齿的新型锥面包络蜗杆分度凸轮机构,导了滚动齿廓面及凸轮廓面方程,给出了滚动齿的结构设计方案。文献[31]提了一种弧面球包络凸轮分度机构,推导了啮合方程和凸轮廓面方程,并研制出样机,该机构简化了凸轮分度机构的结构。此外,专利[32]提出了采用双排滚子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这是一种十分新的结构,其分度盘的侧视图如图 1-4 所示,即在原先安装一个径向滚子的位置,重新布置了相交成一个角度的两个滚子。由于该专利公布时间较晚,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尚未见到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关报道,但是采用这一结构必然增加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龙庭;摆动活齿传动重合度的求解原理及MATLAB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3年05期
2 安子军 ,周加龙 ,曲继方;新型摆杆活齿传动齿形综合研究[J];机械传动;2003年02期
3 崔建伟,徐斌,李变荣;螺旋钢球活齿传动中活齿的合理分布[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年03期
4 曾强,李鹏,陈兵奎;空间凸轮活齿传动的应力变形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4年10期
5 张才富,黄耀明;活齿传动的强度计算[J];煤矿机械;1997年05期
6 汪秀敏,栾振辉,范英铭;套筒活齿液压马达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年05期
7 陈仰贤,付顶云;活齿传动齿形综合的第Ⅱ类反解问题及相似变换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8 孙建民,刘文超,柯晖;一种新型传动机构——摆杆齿条变程器[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兵奎 ,李朝阳 ,曾强 ,吕和生 ,牟萑;摆线凸轮活齿传动原理及齿形理论[J];机械传动;2003年03期
10 李明山;曲继方;;活齿减速机啮合效率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宗瑜;张策;杨玉虎;宋轶民;刘建琴;;二自由度分度凸轮机构模型的模态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建民;邹慧君;田志斌;;活齿传动机构演变及创新[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清世;;直线减速器和筒形减速器机构的发明构思[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文超;孙建民;;摆杆齿条传动的受力分析[A];第五届全国凸轮机构学术会议暨中日凸轮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刘文超;孙建民;王劲青;;新型推杆齿条传动[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刘文超;范宜艳;孙建民;;推杆齿条传动的受力分析与啮合效率解算[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王成刚;张佑林;;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减速器虚拟样机的建模与装配[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栾振辉;张军;;活齿泵配流结构研究[A];液压与气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栾振辉;张军;;活齿泵配流结构研究[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2004年
10 刘文超;范宜艳;孙建民;;推杆齿条传动的参数设计[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魏然;中国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煜;活齿分度凸轮机构的创新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付振山;滚珠型弧面分度凸轮机构的啮合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程金石;管状面槽式凸轮分度机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兴;凸轮激波滚动活齿传动的齿廓修形及受力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夏虎;圆柱正弦活齿传动力学分析和模态仿真[D];燕山大学;2012年
3 苏健;二齿差钢球活齿传动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蕾;平行分度凸轮机构的理论轮廓及动力学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吴向阳;双相渐开线活齿传动的研究[D];甘肃工业大学;2001年
6 周加龙;摆杆活齿传动的优化设计及建模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7 张海平;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副齿面修形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杨文敏;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9 陈亮;活齿端面谐波齿轮啮合副的比压及接触强度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曾强;空间凸轮活齿传动力学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81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8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