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冲击器的CAx集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08:51
【摘要】: 液压冲击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液压冲击机械,从问世到现在只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采矿、机械等行业中。目前液压冲击器的设计和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重要的新技术产业,随着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其还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目前国内液压冲击器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与瑞典等国家相比相对较低。面对中国工业化进程正酣,在大量大型基础建设和各行各业对液压冲击器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本论文本着促使传统液压冲击器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向计算机辅助方式,以便提高设计制造的效率和精度为目的而开展研究工作。这对液压冲击器的设计与生产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论文在对液压冲击器的设计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双面回油型液压冲击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压冲击器的粘性阻力模型,对其开展了CAx技术集成的研究。应用UG NX 4.0,MS Visual C++6.0,Mastercam 9.0等建模和编程软件,以液压冲击器设计理论作指导,通过VC++对UG NX 4.0的二次开发,开发出了液压冲击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让用户摆脱了传统的繁琐的液压冲击器设计过程,用户只需输入设计所需的一系列参数,系统就能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然后根据设计结果自动生成三维零件模型。如若生成的三维零件模型虽然满足工作性能指标等要求,但是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情况,用户还可以调整可选参数的数值,从而达到优化零件结构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液压冲击器活塞的运动仿真,验证其是否满足预定的运动规律。然后将CAD系统自动生成的缸体等主要零件的三维模型,导入Mastercam软件中,进行数控加工图形编程和加工仿真。至此,实现了液压冲击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CAx技术的有效集成。 本论文所开发的CAD系统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界面友好。由于在液压冲击器设计过程中以粘性阻力模型作为研究基础,使得液压冲击器的设计结果更接近实际工况,设计质量大大提高。经实例验证,系统能够满足液压冲击器及其系列产品的设计要求,并具有较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开发的CAD系统,对改变液压冲击器及其系列产品的传统设计与制造模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降低设计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市场竞争力等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37
【图文】:
内缸外形结构图
在设计左边的导向环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左边的导向环的内径与活塞杆左端的轴径相等,左导向环外径的确定与右导向环相似,一般取与右导向环的外径相等。导向环的结构如图2.13所示。图2.13导向环结构图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米每秒,回油孔一般取5一6米每秒。图2.14是设计好各孔道、蓄能器孔和活塞腔后的外缸3维模型图,处于缸体上表面左端的大孔是高压蓄能器安装孔,右端的是低压蓄能器安装孔。外缸侧面有凹槽和凸起部分,便于使液压冲击器在工程机械臂上固定。图2.14外缸设计好外缸的大体外轮廓尺寸之后,就可以对里面的管道进行布置了。在各孔道和螺钉孔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发生干涉现象。至于管道的长度,要根据与它们连接的孔的位置情况来确定。为了更好的阐述外缸上各管道的设计情况,下面从它的一系列剖视图来加以说明,图2.15中所示的是7个与阀直接相通的管道的设计情况。(2)排成直线的七个孔如图2.15所示
本文编号:2781315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H137
【图文】:
内缸外形结构图
在设计左边的导向环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左边的导向环的内径与活塞杆左端的轴径相等,左导向环外径的确定与右导向环相似,一般取与右导向环的外径相等。导向环的结构如图2.13所示。图2.13导向环结构图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米每秒,回油孔一般取5一6米每秒。图2.14是设计好各孔道、蓄能器孔和活塞腔后的外缸3维模型图,处于缸体上表面左端的大孔是高压蓄能器安装孔,右端的是低压蓄能器安装孔。外缸侧面有凹槽和凸起部分,便于使液压冲击器在工程机械臂上固定。图2.14外缸设计好外缸的大体外轮廓尺寸之后,就可以对里面的管道进行布置了。在各孔道和螺钉孔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发生干涉现象。至于管道的长度,要根据与它们连接的孔的位置情况来确定。为了更好的阐述外缸上各管道的设计情况,下面从它的一系列剖视图来加以说明,图2.15中所示的是7个与阀直接相通的管道的设计情况。(2)排成直线的七个孔如图2.15所示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鑫辉;基于UG的化工塔设备参数化CAD/CAM系统研究与开发[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永飞;开铁口机液压冲击器计算机仿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3 梁翠平;基于CFD的液压冲击器流场的仿真与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1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8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