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3:52
【摘要】: 在对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及面向制造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研制开发项目“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开发系统”的课题“面向加工和装配的设计系统”的要求,采用基于知识的可制造性分析策略,以回转类零件为基础开发了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 首先在总结DFM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零件的可制造性分析和零件的可制造性评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可制造性分析系统是未来即时的可制造性设计系统的基础;进而指出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与CAD系统的完全集成和高效推理是建立即时的可制造性设计系统的关键。基于对零件Pro/ENGINEER三维几何模型的特征识别,建立了可制造性分析系统,并对知识表示、零件特征模型、系统结构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 知识提取和表达是DFM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了零件的可制造性分析知识的组成、分类和特点,结合零件的特征表达和知识的一般表达方法,并依照提高推理效率的要求,提出了一种集成的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知识表达方法;依据DFM系统推理的特点和提高推理效率的要求,提出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知识库的组织策略。以回转类零件为例,采用ACCESS数据库建立了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知识库。在对零件特征和对零件的可制造性分析知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标准化了回转类零件在可制造性分析系统中的各类特征及其参数,提出用于可制造性分析的零件特征模型应包含的各类信息,进而给出零件特征模型树的结构。 在对系统推理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的推理策略,采用混和推理的策略建立零件可制造性分析推理机。推理机直接从零件特征树中提取事实,避免了要求用户根据产品模型输入大量事实或回答大量问题,大大简化了系统的操作;推理过程中采用关键词对知识库进行分类和过滤,对每条知识的匹配过程中采用分步匹配的策略,以提高推理效率。 本文开始还对一些相关的现代设计理论和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从而明确了开发实用化DFM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最后对全文工作做了总结,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H166
本文编号:2785006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H166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段福斌,姜少飞,潘双夏;集成环境下的零件可制造性分析系统[J];机床与液压;2005年04期
2 田建平;;基于ACIS的DFM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艳娟;汽车齿轮的可制造性评价与制造资源优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衍龙;面向制造环境的公差稳健设计方法与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俊韬;并行工程在H公司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林绍勇;支持工艺性审查的知识库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85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8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