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线包络行星传动啮合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H132.425
【图文】:
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等给出明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讨过程中针齿的两次接触现象及啮合界限点。2.1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理论简述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啮合理论通常被描述为:外摆法和内摆法形成短幅如图 2.1,2.2 所示;短幅摆线和针齿满足齿廓啮合定律;连续传动条件。与等齿轮共轭啮合传动的理论相比,该理论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严密的数学啮合方程、啮合线等与传动特性密切联系的问题没有相应的阐述;(2)理论不如一齿差、多齿差行星传动通常是分别论述,没有反应内齿轮齿廓确定为针共轭齿廓的实质;(3)有自相矛盾的结论,如连续传动条件为针轮比摆线轮多而实际上二齿差、三齿差完全能够正确啮合传动;(4)概念不清晰,对于正确件、重合度等未给出明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且现有的摆线针轮少齿差行星研究缺乏对统一理论及啮合特性的深入分析。本章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少线针轮行星传动的统一共轭啮合理论,对与传动性能密切相关的问题及几何行深入讨论。短幅外摆
内摆法Fig2.1OuterrollingmethodFig2.2Innerrollingmethod
2.2 摆线轮齿廓曲线方程的包络法推导在齿轮啮合原理中,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啮合副可描述为针齿及给定行星运动包络得到的摆线轮构成,如图2.3所示。下文将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的运动学法,推导针齿包络得到的摆线轮齿廓曲线方程。图 2.3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一次包络Fig2.3 First enveloping of cycloid pin gearing2.2.1 坐标系的建立图 2.4 中,1 为针轮,2 为行星轮。在针轮中心建立整体固定坐标系OXY 及与针轮固连的动坐标系111o xy,在行星轮中心建立与其固连的动坐标系222o xy。在初始位置, X 、1x 轴重合,2x 轴与 X 轴平行。针齿中心分布圆半径为ZR ,针齿的外圆半径为Zr 。针轮与行星轮的齿数分别为bZ 、gZ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齿轮行业学术活动欣欣向荣[J];机械传动;1978年02期
2 王薇,刘洪斌;存在加工误差时TI蜗杆传动一次包络啮合方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吕兵;;齿轮啮合原理解决变速器的异常噪声[J];现代零部件;2009年11期
4 吴汉臣;;齿轮啮合原理在球面凸轮式步进机构中的应用[J];机械传动;1992年04期
5 张兆龙;;利用不完整齿条测量齿轮齿向误差[J];工具技术;1993年06期
6 吴鸿业,刘■;圆柱蜗杆副啮合原理的统一公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7 吴汉臣,徐文山;齿轮啮合原理在滚子-平底共轭凸轮机构中的应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8 戴纬经,袁军晓;运用交错轴齿轮啮合原理加工齿轮[J];机械工艺师;1997年06期
9 王薇,赵臣;关于平面曲线的径矢和切线正向夹角μ计算公式的证明[J];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王伏林;易传云;杨叔子;陈静;;二维数字化齿面的插削展成加工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迅;;摆线-渐开线复合齿形齿轮耐磨性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蒋东翔;赵明浩;李少华;;风力机圆柱齿轮动态特性研究[A];第9届全国转子动力学学术讨论会ROTDYN'2010论文集[C];2010年
3 赵亚平;张昭;;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瞬时接触线的确定方法[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亚平;张昭;;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瞬时接触线的确定方法[A];节能减排 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低碳经济下高技术制造产业与智能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周良墉;;环面蜗杆研究中的误区[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冯济武;我国首台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问世[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2 廖昌友;借智加引智 秦川集团坚持人才强企发展战略[N];中国工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夏希品;“精密、复杂”特色 绘制秦川技术蓝图[N];机电商报;2010年
4 记者 王欢院;秦川集团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取得重大突破[N];陕西日报;2011年
5 王欢院;数控磨齿机破解世界难题[N];宝鸡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淑妍;锥形摆线行星传动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王海霞;小倾角船用齿轮箱接触分析及动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易文翠;线面啮合少齿差行星传动基础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段路茜;TI蜗杆传动啮合理论研究及优化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5 孙兴伟;单螺杆压缩机垂直啮合副制造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李文斌;电镀CBN径向珩轮的设计理论及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武志斐;FSH锥齿轮传动啮合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世其;超重型刮板输送机行星传动装置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刘景亚;二次包络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啮合特性及动力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婷婷;摆线包络行星传动啮合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陈和仲;摆动活齿减速器传动理论、制造及检测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韩红臣;近似的TI蜗杆传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张太萍;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张敏;直齿圆柱齿轮齿根应力计算与动态测试[D];湖南大学;2012年
6 张彦钦;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设计计算及其软件开发[D];重庆大学;2006年
7 陆源;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直接数字化建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王丽;TI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分析及修形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8年
9 龙虎;双圆弧弧齿锥齿轮动态特性试验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徐锐;齿轮滚刀快速选配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9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79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