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连杆机构是工程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机构类型;同时,平面连杆机构又可视为其它基本机构的理论结构原形,是机构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因而,平面连杆机构始终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平面连杆机构中广泛存在的过约束,造成机构对制造、安装误差特别是运动副元素的形位误差十分敏感;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内部和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造成机构运动的“障碍”及系统中某些构件的变形和运动副中的附加动载荷,引起机械的振动、冲击、噪声等而导致机械的效率和工作性能的降低。因此,寻求新的、性能良好的、具有自调与自适应性的新型连杆机构,并在新的应用中不断完善与创新,使其能够高效率、高稳定的可靠工作并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乃是当前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以平面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以高效、高稳定性及低成本为主要目标,对机械中的约束与过约束、自调机理与自调结构、运动副误差对平面连杆机构约束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以及无过约束机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有以下几部分: (1) 基于广义约束的概念,从有利于设计和控制约束的原则,对机构及机械系统中的常见约束进行了分类,首次提出了“基本约束”、“静定约束”及“超静定约束”的概念和分类定义;并首次将虚约束、重复约束、消极约束、多余约束、过约束等概念,从本质上统一起来进行定义,将其都统一称为“过约束”。明确指出:过约束是人们为满足除基本自由度需要以外的其它特殊功能和结构上的需要,而人为加在机构中的、理论上不影响机构基本自由度的过多的约束。从而,为采取消除过约束对不同误差敏感的措施指明了方向,更具有工程设计的实用性。 (2) 根据过约束产生的依据不同,将封闭运动链中过约束分为“理论平面过约束”和“空间-平面过约束”两大类。首次提出了存在理论平面过约束的机构的过约束分析方法,得到了这类机构中存在的过约束的类型和数量;同时,提出其过约束消除措施和方法,得到了这类机构的无过约束自调结构。 (3) 详细分析了无过约束机构能够实现自调的机理及机构能够实现自调的条件,首次提出了无过约束机构自调性分析的一种精确方法,得到机构自调时圆柱副中的自调位移规律和机构能够实现自调的运动副允许误差角以及三种常用平面四杆机构的自调结构的最适宜的运动副配置方式。本文对机构自调特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运动副配置位置及运动副存在不同的误差情况下,误差对机构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自调性能的影响程度(也即机构对误差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其中,曲柄销轴线 的误差对机构自调性能影响较大。 (4)首次提出了运动副误差对平面连杆机构约束不确定性影响度的评判指标 和单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了机构中不同运动副的不同平面内的误差对机构性 能的影响程度。本文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平面连杆机构中的非平面约束所造成 的连杆强制变形中既有扭转变形又有弯曲变形。在机构的某几个位置上有的主要 是扭转变形,有的主要是弯曲变形,而一般情况下是两种变形的复合,且这种强 制变形是周期性的,因而必然会引起系统的弹性振动及运动副反力的周期性变化; 同时,通过算例进一步得出:机构中轴和销的轴线误差尤其是曲柄销(轴)轴线 的误差对机构性能的影响是较大的,是引起机构及机械系统振动、噪声等有害影 响的主要根源。此外,从整转副与摆转副的误差影响度分析结果可见,整转副误 差所引起的封闭障碍及变形显然要大些。 (5)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了Assur机构结构组成原理,提出了按零过约束自 调基本组进行无过约束机构设计的结构学原理与方法。并在总结自调机构中运动 副配置方式的合理选用原则的基础上,对平面11级基本杆组和部分常用的平面111 级基本杆组的零过约束自调基本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首次得到了其对应的 零过约束自调基本组。从而,为方便、快捷地设计无过约束自调机构提供了理论 依据。 (6)对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主传动机构进行过约束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系统 进行了消除或减小过约束及其影响的自调结构的创新设计。对样机的传动效率及 速度波动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本文所做的工作,丰富了机构结构设计理论,推进了平面约束不确定影响的 分析及消除其不利影响的自调机构的结构分析、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以及自 调机构系统的工程应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位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TH112
【部分图文】:
某曲柄摇杆机构不同运动副存在误差时的Y}和YyFigure3.271>iegramsofyfandyyofthegivencr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金良;黄茂林;文群;贺镇;;高炉堵渣机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万朝燕;朴明伟;兆文忠;魏鸿亮;;350t钳夹车压柱油缸稳定性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安培文,邵金龙,黄茂林;理论平面过约束分析及无过约束自调结构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1期
4 方立霞;刘志刚;安培文;;调节阀气缸活塞执行机构的自调结构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4期
5 安培文;邵金龙;;具有重复结构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过约束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年03期
6 方立霞;安培文;;调节阀气缸活塞执行机构的自调结构分析与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6期
7 莫建清;黄茂林;;运动副误差对机构性能影响的动态仿真[J];机械工程师;2007年12期
8 安培文,黄茂林;平面曲柄摇杆机构自调结构的分析与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9 王立华;安培文;;连续式轧机断线和传动系统振动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08年02期
10 黄勇刚;黄茂林;杜力;冉瑞利;;平面3-■RR并联机构过约束分析及自调结构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安培文;孙红霞;黄茂林;;具有重复结构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过约束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茂林;安培文;秦伟;;平面闭链机构约束不确定性影响及自调结构的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太福;基于平面约束不确定性的机械系统稳健性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贺镇;多回路及自适应机构自调结构设计的研究与工程实践[D];重庆大学;2006年
3 杜力;可调双输出函数发生机构及其自调结构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黄勇刚;面向约束及其误差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分析与构型综合[D];重庆大学;2009年
5 许允斗;基于并联机构理论大型锻造操作机设计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宝玉;新型装载机工作装置CAD系统开发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鹏云;平面连杆机构自调结构分析与综合[D];重庆大学;2006年
3 杨长牛;力封闭自适应机械的设计综合[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829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2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