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有机玻璃材料流变断裂与银纹损伤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15:49
   聚合物材料的广泛应用迫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它的强度和断裂性能。高聚物是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在外载作用下其变形不仅与时间、温度相关,而且还与应变率相关,在变形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非线性变形和变形局部化现象,表现为银纹化或剪切带的形成以及颈缩变形,它们往往是材料宏观失效的先兆。研究高聚物变形和断裂过程中与时间、温度和应变率相关的力学行为及银纹的扩展规律和材料断裂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自 1949 年 Sauer 和 Hsiao 等人研究聚合物的银纹现象以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知识背景,运用不同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银纹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模型。如有银纹的结构模型和力学模型、银纹形成和引发的力学判据及其微观机理和裂纹尖端银纹损伤的应力分布模型等。本文通过对 PMMA 材料进行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单轴拉伸实验,得到了应变率相关的应力-时间关系式,同时结合显微镜银纹观察实验,分析讨论了 PMMA 在不同应变率下银纹分布规律以及断裂状态下的银纹密度随应变率变化的规律。 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提出中值应力概念。实验结果表明,PMMA 材料断裂时的中值应力与应变率无关,可将其作为一个表征 PMMA 材料破坏的参数。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TB321
【部分图文】:

照片,银纹,微观结构,照片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的产生及其形成规律和银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Sauer 和 Hsiao 等人开始研究聚合子显微镜、X 射线小角散射(SA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段,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研究银纹和断裂过程。提出了各种有关银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观结构及其结构模型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银纹是由高成的复杂的网络结构,如图 1-2

银纹,裂纹尖端,材料,微纤


1-2 PP 材料裂纹尖端的银纹扩Craze expansion of PP ahead of the前扩展的同时,银纹在宽度方向过程。这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银纹微纤在应力作用下蠕变伸长也称界面冷拉机理):认为聚合物银纹化物质被逐渐转变为银纹微断裂纹增厚的两种不同机理,认为银一是拉伸比最大的银纹微纤中部结果[51];另一个是应力梯度最大

电子实验,加载速率


图 2-2 CSS-44020 型万能电子实验机Fig.2-2 The picture of CSS-44020 Electronic Test Machi 单轴拉伸断裂实验轴拉伸实验在 CSS-44020 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25℃,加载速率为 0.005mm/min—0.5mm/min,即应10-7s-1—5.95×10-5s-1。2.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不同应变率的 PMMA 材料的力学响应过单轴拉伸实验,得到了在不同加载速率(或应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周元鑫,马钢,夏源明;工业纯铝L2应变率相关的拉伸力学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2年03期

2 夏源明;袁建明;杨报昌;;纤维应变率相关的统计本构模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1993年02期

3 韩小平,张元冲,沈亚鹏,张泰华,赵壮华;高能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5年01期

4 汪洋,夏源明;纤维束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J];材料工程;1999年12期

5 杨俊杰;沈军;张密林;;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2009年04期

6 王正浩;赵桂平;马君峰;张建新;;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实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7 施绍裘;干苏;王礼立;;国产航空有机玻璃在冲击载荷下的热粘弹性力学响应[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0年02期

8 汪洋,夏源明;不同应变率下Kevlar49纤维束拉伸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1999年01期

9 张晓晴,姚小虎,杨桂通,黄小清;用于高强度材料的SHPB实验添加垫块法[J];实验力学;2005年02期

10 施绍裘;王永忠;王礼立;;国产C30混凝土考虑率型微损伤演化的改进Johnson-Cook强度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磊;安二峰;杨军;;钢化玻璃应变率相关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2 黄文;汪洋;夏源明;;聚乙烯纤维束温度和应变率相关性的实验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叶晓明;吴德伦;;应变率相关本构理论在声测中的应用[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黄文;徐伟;夏源明;;SiC纤维动静态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蔡清裕;曾新吾;;混凝土率相关连续损伤本构模型[A];第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施惠基;蔡明春;牛莉莎;;金属材料应变率相关的塑性变形细观机制[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胡平;;率相关拟流动角点本构理论及其工业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8 江水德;陈肇元;王双进;;岩土介质的弹粘塑性帽盖模型[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成伟;何铁宁;赵晓平;刘建波;;高非线性的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10 桑宝岩;来源;何江华;梁雷;胡功笠;;冲击载荷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文;纯钛高温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彭建祥;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Steinberg本构模型的比较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3 肖大武;锆金属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王锐;橡胶隔振器动力学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宫凤强;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动态强度准则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赵衡;岩石变形特性与变形全过程统计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陈德兴;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含损伤率型本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冯晓伟;平板冲击加载下陶瓷材料的破坏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张皓;材料应变率效应对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鹰;有机玻璃材料流变断裂与银纹损伤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李贤;应变率相关弹塑性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明爽;C/SiC复合材料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实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莉;焊锡钎料温度与应变率相关拉伸性能的本构描述[D];天津大学;2004年

5 袁国政;无铅焊料对电子封装芯片动态可靠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田成达;DP780高强钢动态力学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董金富;平头轻型卡车驾驶室碰撞安全性仿真[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8 李建刚;应变率效应对无铅焊锡接点跌落冲击力学行为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9 吴峻岭;基于乘员头部安全性汽车仪表板设计的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霍银磊;低密度泡沫塑料的结构及其力学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2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32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