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齿轮系统的混沌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23:51
   混沌现象是非线性系统特有的一种振动形式,齿轮系统的混沌振动会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控制齿轮系统混沌振动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小文针对单级齿轮传动系统,综合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及误差激励的影响,建立了齿轮系统振动分析的单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系统在参数激励下的响应。针对系统在部分参数区域发生的混沌运动,运用OGY控制原理,以混沌吸引子内部不稳定低周期轨道为目标,分系统运动方程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对外激励参数实施连续的小扰动,使系统的轨道始终落在未加扰动的鞍点轨道的稳定流形上,从而实现系统运动的稳定化。 基于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定义了系统的Poincaré映射,用打靶法求出系统的不稳定低周期轨道。得到各周期轨道点处的参数敏感度向量和Jacobi矩阵,进而求出其逆变基矢量和不稳定特征向量,从以上数据中求出稳定轨道所需的参数扰动量,通过对系统实施扰动,将系统稳定在目标周期轨道上。 在系统方程未知的情形下,利用嵌入技术,根据所测到的系统轨线频闪数据时间序列,从中找出周期轨道的最近回归点对,提取出目标周期轨道;利用不动点小邻域内的多个状态点拟合出Jacobi矩阵;对外载荷参数名义值分别实施不同的小扰动,找出任参数扰动后的系统轨道不动点,通过计算不动点位置的变化得到系统的参数敏感度向量。根据得到的各数据计算出稳定轨道所需的参数扰动量的大小,对系统外激励实施连续的小扰动,从而实现系统运动轨道的稳定化。 通过数值模拟对两种途径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OGY混沌控制方法运用于齿轮系统的可行性。而嵌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抛开系统运动方程对系统实施控制,使得混沌控制的研究进一步具有现实的意义。
【学位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TH132.4
【部分图文】:

稳定化,周期,轨道


卜业j、学映}学位论义第四.货招才制过程及结态,可取稍大一点的刀值。对月到戊进行比较,取刀一.01,6以蛛,·蛛2、味;为控{!j]l的I一I标轨通,义寸系统进布示控制。系统从零点(即静_I_L状态)开始运动,经历一段瞬态周期后进入混沌励周期T二3000,}几始,以周期1轨道蛛,为目标轨道实施控制,在周期5和9000处切换「!标轨道,分别以周期2轨道耳2、周期3轨道称:和称;为目标轨适实施控制,控制时间均为2000个周期。从总体控制效,一扫可以看出,经过短暂的瞬态混沌后系统分别被稳定在从周期l到周期上。

稳定化,周期,激励周期


和xp;为目标轨道实施单周期控制。系统经历过一段瞬态进入混沌状态后从第1000个周期开始启动」招仁]J,每个周期轨道的控制时间均设为3000个周期。各轨逆的稳定化过程及参数扰动量的变化分别如图4.7、48、4.9和4.10所示。激励周期’f(a)图4.7周期!习L道的稳定化激励周期丁(b)激励周期T(a)微n})J)司阴(b)图4.8周期2轨道的稳定化

稳定化,人学,学位论文,周期


周期3轨逆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智中;叶苗;张程;;一类新的混沌系统及其混沌控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赵慧勇;李莹;康元春;汪鹏;;基于Pro/TOOLKIT的渐开线齿轮参数化实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姚治海;李建宇;冯秀琴;田作林;黄晗;;延时反馈调制泵浦场实现二次谐波的混沌控制与同步[J];兵工学报;2011年06期

4 杨军;;齿轮系统轮齿啮合过程的动力学分析[J];机械传动;2011年08期

5 苟向锋;罗冠炜;吕小红;;含双侧刚性约束碰撞振动系统的混沌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6 何汉林;涂建军;熊萍;;混沌范德玻-杜芬系统参数自适应反步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7 刘文;林腾蛟;吕和生;;GWC6066船用齿轮箱振动噪声分析及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苏程;尹朋朋;;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6期

9 张巍巍;王京;;板带厚度控制系统中引起混沌的条件论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0 朱才朝;陆波;徐向阳;刘伟辉;宁杰;;大功率船用齿轮箱系统热弹耦合分析[J];船舶力学;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齿轮系统结构噪声及空气噪声分析与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明军;混沌控制、同步及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伟;保守系统的混沌控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4 任海鹏;混沌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伍维根;混沌控制及混沌理论在测量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梁建术;高维非线性系统的分岔和混沌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7 于洪洁;多自由度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数值分析及混沌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刘静岩;房地产投资分析及其混沌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崇桂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混沌与孤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安跃军;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混沌现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学森;齿轮系统的混沌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刘期烈;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姜显扬;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方法[D];郑州大学;2004年

4 王智峰;一类时滞混沌系统同步问题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5 侯书霞;基于非线性观测器的混沌同步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欧永成;对BZ反应3D模型变量变化率脉冲反馈混沌控制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曹海静;一种连续状态反馈方法控制混合光学双稳系统混沌[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任娜;双环掺铒光纤激光器混沌控制与同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张柯;DC/DC变换器混沌建模与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朱志强;癫痫失神小发作模型的混沌控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63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63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