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温度场中机械零部件热变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TH161.4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热变形的理论基础
2.1 传统热膨胀理论概述
2.2 热传导理论基础及分析
2.3 热弹性理论基础
第三章 回转类零件热变形理论研究
3.1 典型温度场的理论分析
3.2 主轴三维热传导问题的级数解
3.3 圆筒类零件热变形分析
3.4 圆盘类零件热变形分析
第四章 典型零部件热变形理论分析
4.1 公差配合概述
4.2 轴套弹性变形分析
4.3 装配应力和热变形对间隙配合影响之分析
4.4 热变形对过盈配合的影响分析
4.5 滚动轴承概述
4.6 轴承预紧原理和轴系热特性分析
4.7 滚动轴承热变形的理论分析
第五章 残余应力影响零件热变形的理论分析
5.1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5.2 热处理对残余应力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5.3 切削加工对表层残余内应力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5.4 残余应力影响零件热变形机理
5.5 残余应力影响简单形体热变形的理论分析
第六章 发电机组主轴热变形规律的理论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切削热中工件热变形的研究现状及特点
6.3 切削加工中大轴温度场的理论分析
6.4 实心轴热变形之理论分析
第七章 实 验
7.1 轴套热变形实验
7.2 残余应力对热变形影响实验
7.3 大轴切削加工下的热变形模拟实验分析
7.4 发电机组止口实验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 望
附 录
主要参考文献
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 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志礼;杨强;高沛;闫明;;基于有限元法的机床导轨热特性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2 黄琪;张力;杨勇;申正均;严宏;;内冷油腔活塞热结构分析及应力—温度散点图评价[J];机械强度;2011年03期
3 孟玲霞;杨庆东;韩秋实;郑军;;超精密车削中心整机热-结构耦合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年07期
4 苏海赋;曲杰;余为高;;通风盘式制动器热抖动现象仿真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1年04期
5 杨建军;吴沁;;中空滚珠丝杠副热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2011年09期
6 曾松岩;段守坤;蒋祖龄;;铸件温度场温度的微机数据采集、处理与绘图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2年01期
7 陈志远;;箱梁温度应力研究[J];四川建材;2011年04期
8 张倩倩;田波;谢晋德;;北京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研究及气象要素分析[J];公路;2011年07期
9 单齐云;高立堂;毛绪超;王强;赵晓旭;;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试验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周其华;古晓君;王泽明;高佳;;现浇混凝土肋梁屋面板温度场及温度应变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鹏浩;非均匀温度场中机械零部件热变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2 谭怀亮;材料复合型铸轧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的界面元方法及其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李兴东;板带轧机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变形研究及其在热带钢连轧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5年
4 张淑杰;空间可展桁架结构的设计与热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5 苗恩铭;精密零件热膨胀及材料精确热膨胀系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张敏;采后果蔬热导率测试系统研究及其内部传热温度场模拟[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邵晓鹏;红外纹理生成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钱作勤;内燃机动态热负荷及其虚拟故障的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刘冬生;地源热泵实验台及同轴套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王翠云;基于遥感和CFD技术的城市热环境分析与模拟[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慧颖;空间充气展开太阳电池阵的热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闫勇;龟甲网在高温下的变形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张勇;温度变化对机械零件配合精度影响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4 毛信龙;PCB组件在再流焊过程中热变形的建模与仿真[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杨霄;光学玻璃在激光作用过程中的热力效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朱珍;激光散斑干涉法测量机械零件热变形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张红钢;Cu-Fe-P合金高温热变形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周鹏飞;极紫外光刻掩模热变形及其对光刻性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9 刘永胜;多热源合成碳化硅炉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10 刘庆才;火箭发射药非稳态传热及温度场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78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7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