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8:34
【摘要】: 随着旋转机械在实际应用中日益向高性能、大容量方向发展,促使流体与旋转转子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不断增加,从而对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很大,其中尤以非线性油膜力和非线性密封力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即是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理论建模、数值仿真及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路线,围绕着密封力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转子—轴承—密封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两个主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了转子—轴承—密封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相应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863项目(编号:2002AA52613-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572087)的资助。主要内容如下: 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非线性转子动力学及密封力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在国家863项目“超超临界汽轮机关键技术研究”的资助下,建造了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试验台。本试验台只是缩小了转子的尺寸,密封件模型仍保持与实际汽轮机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且转子支承形式、转子工作转速与临界转速的比值等重要参数都接近于汽轮机的真实情况,保证了试验台转子系统与实际大型汽轮机组转子系统有较好的相似度,可用于汽轮机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详细介绍了用双控体模型计算平齿密封动特性系数的方法,并在原有的模型中引入了密封齿高,使得改进后的双控体模型计算密封的动特性系数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这说明用该模型来预测密封的动特性系数是可行的。通过应用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密封中的入口预旋速度对等效动力特性系数、密封力对系统一阶临界转速和一阶对数衰减率的影响,得到以下几点结论:随着密封入口预旋速度的增加,交叉刚度系数也要增加;与未考虑密封力的转子—轴承系统相比,在考虑了密封力与转子相互作用后,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临界转速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主阻尼的影响效果大于交叉刚度的影响,而且随着密封入口压力的增大,下降幅度也会进一步增加;密封入口预旋对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为复杂:正向预旋越大,一阶对数衰减率越小,则系统稳定性越差,当正、反向入口预旋速度的绝对值相等时,反向预旋速度的情况下计算的一阶对数衰减率大于正向预旋速度时的一阶对数衰减率,从而使系统稳定性提高,但反向预旋速度也并非越大越好,如果太大,反而使系统的一阶对数衰减率降低。将数值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论较一致,验证了改进后的双控制体模型的有效性。 将试验台的复杂转子系统简化为Jeffcott转子系统,并引用短轴承理论和Muszynska密封力模型分别建立了油膜力和密封力的非线性模型,从而进一步建立了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振动方程。首先依据试验台参数对转子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在趋势上较为一致,证明建立的非线性转子—轴承—密封模型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可行性技术。接着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转子转速、转子质量偏心、密封间隙和密封入口压力这些关系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分叉图,Poincare映射、轴心轨迹、频谱图以及最大Lyapunov指数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并揭示了耦合系统的单周期运动、倍周期运动、多周期运动和拟周期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形式的转化与演变过程。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首先依据转子—轴承—密封试验台的参数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验证了建立的复杂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接着通过对转子—轴承系统与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配合转子轴心轨迹图、频谱图、瀑布图,以及随着转子转速变化的分叉图,揭示了综合考虑非线性油膜力与非线性密封力后,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变化。最后将结果与采用简单的Jeffcott模型分析的结果相比,得出使用有限元法构造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更接近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H1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转子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密封力的研究现状
        1.3.1 密封工作机理
        1.3.2 密封流体激振机理
        1.3.3 密封激振力模型
        1.3.4 密封试验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特性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装置
        2.2.1 试验台
        2.2.2 动力控制系统
        2.2.3 润滑系统
        2.2.4 气路系统
        2.2.5 测试系统
    2.3 试验中转速的选择
    2.4 试验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控制体模型计算平齿迷宫密封动特性系数
    3.1 引言
    3.2 密封齿在转子上的迷宫密封动特性系数
        3.2.1 基本方程
        3.2.2 零阶解
        3.2.3 一阶解
        3.2.4 计算动特性系数
    3.3 密封齿在静子上的迷宫密封动特性系数
    3.4 双控体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3.4.1 转子转速对等效动特性系数的影响
        3.4.2 入口预旋速度对等效动特性系数的影响
        3.4.3 密封间隙对等效动特性系数的影响
        3.4.4 密封齿数对等效动特性系数的影响
    3.5 密封力对转子系统稳定性影响
        3.5.1 密封力对转子临界转速的影响
        3.5.2 密封力对转子一阶对数衰减率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
        4.2.1 密封力非线性模型
        4.2.2 油膜力非线性模型
        4.2.3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非线性方程
    4.3 分析方法
    4.4 试验与计算结果分析
    4.5 数值仿真
        4.5.1 转子转速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4.5.2 转子质量偏心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4.5.3 密封间隙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4.5.4 密封入口压力对转子动力特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限元法建立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引言
    5.2 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5.3 Newmark 方法
    5.4 数值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转子—轴承—密封系统振动分析软件
    6.1 引言
    6.2 转子系统振动分析软件
    6.3 软件的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荣誉
致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浩;孙成岩;张丽洁;范改燕;刘大任;孙长春;;利用精细时程积分法分析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挺;冯霏;赵增晖;闻邦椿;;松动条件下刚度慢变转子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1年02期

3 曲秀秀;陈果;乔保栋;;转子动静碰摩故障试验研究[J];飞机设计;2011年04期

4 邵泽宽;刘凤娟;;质量偏心对裂纹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徐敬勃;刘高锋;;某磁浮飞轮转子系统有限元分析[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年02期

6 罗平;刘恒;景敏卿;;错位安装对多联组配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霍天龙;赵荣珍;胡宝权;;基于熵带法与PSO优化的SVM转子故障诊断[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3期

8 戴继双;马辉;李朝峰;闻邦椿;;含增速齿轮的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9 黄志伟;周建中;贺徽;张孝远;王常青;;不平衡磁拉力作用下裂纹转子系统的分岔[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3期

10 邓和彪;;锅炉空气预热器优化改造[J];热力发电;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玫;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宫晓春;可倾瓦轴承—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主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肖忠会;转子—轴承—密封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张昆鹏;转子系统的降维及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施俊侠;工作转速下大型转子系统碰摩二次故障耦合振动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继燕;SFD-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7 竺致文;用形状记忆合金对转子系统进行主动控制[D];天津大学;2003年

8 于洪洁;多自由度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数值分析及混沌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丁千;材料阻尼、密封力激励下转子系统失稳机理的非线性分析[D];天津大学;1997年

10 崔亚辉;齿轮—转子—滑动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密封及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研究及稳定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依;叶轮机械含裂纹叶片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3 孙红岩;利用有限元进行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俊茹;主动式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陈淼峰;基于EMD与支持向量机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余正丰;非线性转子系统的不平衡量识别[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李东;转子系统若干故障问题的非线性及可靠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8 张茉;转子系统振动故障的诊断方法及时频分析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韩放;复杂转子系统若干动力学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曹璨;大型转子系统频率可靠性敏感性与鲁棒设计[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8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78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