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珠光体钢丝组织及其三体磨料磨损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TG142.21
【部分图文】:
在普通白口铸铁中加入镍和铬,就形成镍硬白口铸铁。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世纪就开始采用镍硬铸铁,目前已发展到镍硬4#,铬含量由2%提高到9%,镍由4巧提高到610%,共晶碳化物由M3C型转变成M7C3型,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硬度在HRC以上,主要应用于辊式磨的磨环和磨辊,可铸态使用,这对数吨重不便热处理的大件很有意义。但我国镍硬铸铁的生产较少,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镍资源比较缺乏,价昂贵[9]。铬系耐磨铸铁是指成分中含有一定数量铬的白口铸铁。铬的加入,可以使铸件易获得白口组织,而且使其性能产生较大改善。所以,几十年来,它一直作为主要耐磨材料使用。经研究发现,碳化物是组成铬系耐磨铸铁的重要组成相,它的尺寸硬度、数量、分布对铸铁的耐磨性和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铬系铸铁中通常存三种类型的碳化物,它们分别为(Fe,Cr)3C、(Fe,Cr)7C3、(Fe,Cr)23C6.随着含铬的增加,碳化物的类型由(Fe,Cr)3C转变为(Fe,Cr)7C3和(Fe,Cr)23C6。低铬铸铁中碳化物主要是(Fe,Cr)3C,它通常为三维连续的网状分布,见图1.la)。而高铬铸铁的碳化物主要是(Fe,Cr)7C3,这种碳化物硬度高且呈形态孤立的杆状1.lb)。这就解了高铬铸铁比低铬铸铁的耐磨性高的原因【’0]。
(AccumulativeRollBonding,简称ARB)、循环挤压法、超声波喷丸法和表面机械研磨法(SMAT)等。高压扭转塑性变形法(见图1.2a)可制备出铁及高碳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钦及钦合金、锌及锌合金等块体纳米材料。由于试样特殊的几何形状,试样大部分都处在准静水压缩条件下变形,所以尽管发生较大变形,但变形试样损伤较小。等径通道挤压法(见图1.2b),由于在整个强烈塑性变形过程中整个工件的截面尺寸不发生变化,因而能实现大尺度工件的纳米化和微晶化。对于等径通道压缩变形,压缩方向和压缩道次对组织的细化非常重要。试样的后续压缩路径有四种(如图1.3所示):路径A:每道次挤压后,试样不旋转,直接进行下一道次挤压;路径Bc:每道次挤压后,试样按同一方向旋转900进入下一道次路径;BA:每道次挤压后,试样按90“交替旋转进行挤压;路径C:每道次挤压后
等径通道挤压法(见图1.2b),由于在整个强烈塑性变形过程中整个工件的截面尺寸不发生变化,因而能实现大尺度工件的纳米化和微晶化。对于等径通道压缩变形,压缩方向和压缩道次对组织的细化非常重要。试样的后续压缩路径有四种(如图1.3所示):路径A:每道次挤压后,试样不旋转,直接进行下一道次挤压;路径Bc:每道次挤压后,试样按同一方向旋转900进入下一道次路径;BA:每道次挤压后,试样按90“交替旋转进行挤压;路径C:每道次挤压后,试样旋转180“后,进入下一道次.四种路径的应用都导致屈服应力的增加和材料强度的提高,经过几个道次后达到饱和,而此后强度和应变载荷都达到稳定状态127一]。图1.2强烈扭转变形法和等径压缩变形法示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肇斌,胡光立,陈彦;热处理工艺和爆炸预硬化对高锰钢ZGMn13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7年01期
2 王镇波,雍兴平,陶乃镕,李曙,刘刚,吕坚,卢柯;表面纳米化对低碳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1年12期
3 雍兴平,刘刚,吕坚,卢牙;低碳钢表面纳米化处理及结构特征[J];金属学报;2002年02期
4 孙淑华,熊毅,傅万堂,邢广忠,古原忠,牧正志;共析珠光体钢在冷轧过程中的组织变化[J];金属学报;2005年03期
5 殷淼;高强度矿用钢丝绳的研制[J];金属制品;2002年04期
6 刘峰璧,李续娥,谢友柏;三体磨损过程理论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1期
7 李树索,陈希杰;高锰钢的发展与应用[J];矿山机械;1998年03期
8 杜道山,方亮,李从心;三体磨料塑变磨损中磨粒运动方式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4年06期
9 韩廷水,于爱兵,王爱君;NiSi_3N_4复合电镀工艺与耐磨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5年05期
10 刘国宇,邢建东,高义民;铬系耐磨铸铁的研究与展望[J];水利电力机械;200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向道平;多种抗磨材料抗磨性能综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洪成淼;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3 徐文亮;轧制高锰钢及其堆焊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变及耐磨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彭建宏;纳米结构珠光体钢丝及其复合材料三体磨料磨损特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刘文刚;70钢深度拉伸塑性变形组织及耐磨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3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288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