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长管道的负载敏感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05:29
本文源自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带长管道的工程机械电液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工程实现研究”。以负载敏感系统作为主要工程对象,对液压油在大型工程机械长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负载敏感系统和阀控系统中的管道效应、基于电反馈和流体管道反馈的电液混合负载敏感系统做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对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述:流体管道动态过程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负载敏感多路阀的结构及控制方式;负载敏感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管道在其中的分布情况;电液系统中管道效应的研究现状;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仿真中管道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对现存的各种流体管道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中选择适合本课题进行理论研究的流体管道模型。对其中的集中参数管道模型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对改进后的管道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第三章分别在频域和时域内,建立了构成负载敏感系统的主要元件——负载敏感变量泵、负载敏感多路阀、管道、执行机构和负载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长管道的负载敏感系统的频域分析模型和时域仿真模型。并讨论...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_}导即反恤形式
出口流量保持不变,能量利用率不是很高。2)闭中心负载敏感系统如图1一10所示,此类系统包括变量泵1、各联的进口压力补偿器3(定差减压型压力补偿器)、可变节流器4和梭阀网络。此系统的功能与开中心系统相同,只是用一台压差调节泵代替定量泵和三通压力补偿器。在零位,没有阀动作,泵的倾角几乎为零,仅补偿系统泄漏损失。任何一联离开中位时,泵的出口压力始终比最高负载压力高出控制所需要的压差。即泵总是仅以所需要的负载压力输出所需要的流量。因此,这类系统能量利用率比开中心负载敏感系统要高。
4.可变节流器5.第一级梭阀6.限压阀近年来出现了另一种闭中心负载敏感系统,如图l一11所示,通常称之为电液负载敏感系统。此系统的特点是用一个定排量变转速的泵代替了图1一10中的压差调节变量泵,其转速调节是由一个变频器和一个交流电机实现。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机械机构简单,但需要一个变频器。另外,其负载压力的检测和传输均以电信号的方式实现,避免了反馈管道较长时产生信号传递滞后的问题。图l一11电液负载敏感系统90年代初,德国学者提出一种由电液负载敏感多路阀和比例变量泵构成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系统。这种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在上一节己经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敷述。这种系统与图I一11所示的系统有两点区别:第一,采用电液比例变量泵和一个压力控制器,实现了液压源输出流量和压力适应负载的
本文编号:3008334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_}导即反恤形式
出口流量保持不变,能量利用率不是很高。2)闭中心负载敏感系统如图1一10所示,此类系统包括变量泵1、各联的进口压力补偿器3(定差减压型压力补偿器)、可变节流器4和梭阀网络。此系统的功能与开中心系统相同,只是用一台压差调节泵代替定量泵和三通压力补偿器。在零位,没有阀动作,泵的倾角几乎为零,仅补偿系统泄漏损失。任何一联离开中位时,泵的出口压力始终比最高负载压力高出控制所需要的压差。即泵总是仅以所需要的负载压力输出所需要的流量。因此,这类系统能量利用率比开中心负载敏感系统要高。
4.可变节流器5.第一级梭阀6.限压阀近年来出现了另一种闭中心负载敏感系统,如图l一11所示,通常称之为电液负载敏感系统。此系统的特点是用一个定排量变转速的泵代替了图1一10中的压差调节变量泵,其转速调节是由一个变频器和一个交流电机实现。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机械机构简单,但需要一个变频器。另外,其负载压力的检测和传输均以电信号的方式实现,避免了反馈管道较长时产生信号传递滞后的问题。图l一11电液负载敏感系统90年代初,德国学者提出一种由电液负载敏感多路阀和比例变量泵构成的电液负载敏感系统系统。这种系统的构成及原理在上一节己经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敷述。这种系统与图I一11所示的系统有两点区别:第一,采用电液比例变量泵和一个压力控制器,实现了液压源输出流量和压力适应负载的
本文编号:3008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00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