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制冷剂注入的涡旋压缩机特性的研究与结构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21-06-14 04:51
涡旋压缩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容积式压缩机,在相同的输气量的情况下有较小的整体结构尺寸,故而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的优点;高转速时动、静涡盘之间相对滑动速度也保持着较低值,从而可减少摩擦功率,振动小、噪声低;此外,结构简单、无易损件,转矩均匀、运转平稳,在诸多压缩机种类中,其独特的优点备受关注。因此对其工作特性进行深入剖析以及结构推陈出新显得尤其必要。涡旋压缩机的热力特性是其工作的基础,是影响结构构造的重要因素。文中建立了涡旋压缩机的热力学模型,包括传热模型、泄漏模型等并分析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比较了单涡旋齿与双涡旋齿在结构特点和工作方式上的异同,以单涡旋齿为基础,得出了双涡旋齿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泄漏线长度,给出了泄漏质量计算公式。阐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涡旋压缩机——液体制冷剂注入式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建立了热力模型,描述了液体制冷剂注入情况下能量、质量守恒方程、热量流动方程,通过实验描述了注入率与排气温度、压缩功率、质量流动率的关系,从而证实了注入液体制冷剂能有效降低排气温度、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运用一种源于鸟群和鱼群群体运动行为的、新的群体智能计算技术,即粒...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5.2粒子群算法流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三基圆的涡旋压缩机型线研究[J]. 宋立权,陈进,王伟. 中国机械工程. 2005(16)
[2]制冷空调用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J]. 王宝龙,石文星,李先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3]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涡旋型线形状优化[J]. 陈进,张永栋,宋立权,王立存. 机械工程学报. 2005(01)
[4]涡旋压缩机排气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J]. 冯健美,屈宗长,李心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11)
[5]涡圈高度和节距对涡旋压缩机排气孔面积的影响[J]. 冯健美,屈宗长,王迪生,詹振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03)
[6]带经济器的涡旋压缩机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J]. 柴沁虎,马国远,江亿,夏建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0)
[7]涡旋压缩机经济器系统的性能分析[J]. 马国远,彦启森. 制冷学报. 2003(03)
[8]涡旋压缩机工作特性的研究[J]. 张立群,罗友平,刘永波. 流体机械. 2003(03)
[9]美国谷轮公司压缩机应用技术讲座 第九讲 数码涡旋技术[J]. 王贻任,ArupMajumdar. 制冷技术. 2003(01)
[10]涡旋压缩机经济器系统的试验研究[J]. 马国远,彦启森. 制冷学报. 2002(01)
博士论文
[1]基于数码涡旋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研究[D]. 伍光辉.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研究[D]. 李海生.兰州理工大学 2005
[2]涡旋压缩机涡旋新型线及系统动力学研究[D]. 王伟.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9106
【文章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5.2粒子群算法流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三基圆的涡旋压缩机型线研究[J]. 宋立权,陈进,王伟. 中国机械工程. 2005(16)
[2]制冷空调用涡旋压缩机数学模型[J]. 王宝龙,石文星,李先庭.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3]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涡旋型线形状优化[J]. 陈进,张永栋,宋立权,王立存. 机械工程学报. 2005(01)
[4]涡旋压缩机排气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J]. 冯健美,屈宗长,李心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11)
[5]涡圈高度和节距对涡旋压缩机排气孔面积的影响[J]. 冯健美,屈宗长,王迪生,詹振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03)
[6]带经济器的涡旋压缩机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J]. 柴沁虎,马国远,江亿,夏建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0)
[7]涡旋压缩机经济器系统的性能分析[J]. 马国远,彦启森. 制冷学报. 2003(03)
[8]涡旋压缩机工作特性的研究[J]. 张立群,罗友平,刘永波. 流体机械. 2003(03)
[9]美国谷轮公司压缩机应用技术讲座 第九讲 数码涡旋技术[J]. 王贻任,ArupMajumdar. 制冷技术. 2003(01)
[10]涡旋压缩机经济器系统的试验研究[J]. 马国远,彦启森. 制冷学报. 2002(01)
博士论文
[1]基于数码涡旋压缩机的空调系统的研究[D]. 伍光辉.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无油润滑涡旋压缩机的研究[D]. 李海生.兰州理工大学 2005
[2]涡旋压缩机涡旋新型线及系统动力学研究[D]. 王伟.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29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2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