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器式液力变矩器的闭锁减振及其控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06:01
本文在分析“T.C.+AMT自动变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液力变矩器离合器的闭锁减振和滑差控制的相关研究:1、对闭锁离合器闭锁后的传动系统的振动进行了分析,确定系统的参数,利用MATLAB中的eig函数,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然后与激振的频率进行对比,如果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相差不多,调节闭锁离合器从动盘减振器的刚度,直到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离的足够的远为止。然后建立simulink模型,然后进行仿真。2、对液力变矩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液力变矩器的稳态、动态模型。对液力变矩器进行综合分析,对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做了深入的研究。对闭锁离合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了闭锁离合器闭锁控制规律,建立了闭锁离合器的力学模型,进行了闭锁离合器的稳定性分析;建立了整个动力系统动力模型,分析了闭锁离合器的动态接合过程。3、研究了闭锁离合器的滑差控制。设计了汽车液力传动系统的滑差控制区域。推导出滑摩过程中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给出了滑差控制区域的控制油压的计算方法。本文研究了PID控制在滑差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确定滑摩控制中的各个参数,然后进行simulink仿真。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
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中,变速器各档位主动齿轮按奇、偶数档位分别与输入轴上设置的两个离合器C1、图1-2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结构示意图3
第一章 绪论图1-3 雅阁变矩器离合器的闭锁与解锁图1-3是广州本田雅阁的闭锁离合器结构。闭锁压力油从油道4 进入离合器2 的右边,而其左边的油经油道5 回流,产生压力差使装于涡轮轴花键上的活塞左移,直至变矩器壳1 与锁止离合器之间的油被排出,使涡轮与泵轮稳定地锁在一起。为缓冲闭锁后传动系的扭转振动,该结构装有扭转减振器3。油道5进压力油,油道4 泻油时离合器分离。上海SGM Buick 的闭锁离合器的结构类似,但它将至散热器的油道与5 合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具有双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的结构设计[J]. 陈伟,葛安林,田华,尹涌澜. 汽车技术. 2005(06)
[2]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性能及滑差控制[J]. 胡建军,秦大同,蒋小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3]自动变速器(十一)──变速器的自动控制系统(下)[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2(03)
[4]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1(07)
[5]自动变速器(二)──液力变矩器[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1(06)
[6]自动变速器(一)──自动变速器综述[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1(05)
[7]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换挡过程动态特性仿真[J]. 冯能莲,郑慕侨,马彪. 农业机械学报. 2001(03)
[8]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的电子控制[J]. 徐安. 上海汽车. 2001(05)
[9]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的分析[J]. 商高高,何仁.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6)
[10]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点的加速算法[J]. 商高高,何仁.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0(05)
博士论文
[1]越野汽车液力变矩器和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理论与试验[D]. 张泰.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T.C+AMT离合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张东峰.吉林大学 2005
[2]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D]. 康海涛.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658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
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中,变速器各档位主动齿轮按奇、偶数档位分别与输入轴上设置的两个离合器C1、图1-2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结构示意图3
第一章 绪论图1-3 雅阁变矩器离合器的闭锁与解锁图1-3是广州本田雅阁的闭锁离合器结构。闭锁压力油从油道4 进入离合器2 的右边,而其左边的油经油道5 回流,产生压力差使装于涡轮轴花键上的活塞左移,直至变矩器壳1 与锁止离合器之间的油被排出,使涡轮与泵轮稳定地锁在一起。为缓冲闭锁后传动系的扭转振动,该结构装有扭转减振器3。油道5进压力油,油道4 泻油时离合器分离。上海SGM Buick 的闭锁离合器的结构类似,但它将至散热器的油道与5 合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具有双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的结构设计[J]. 陈伟,葛安林,田华,尹涌澜. 汽车技术. 2005(06)
[2]液力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性能及滑差控制[J]. 胡建军,秦大同,蒋小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3]自动变速器(十一)──变速器的自动控制系统(下)[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2(03)
[4]自动变速器(三)──液力变矩器的闭锁与滑差控制[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1(07)
[5]自动变速器(二)──液力变矩器[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1(06)
[6]自动变速器(一)──自动变速器综述[J]. 葛安林. 汽车技术. 2001(05)
[7]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换挡过程动态特性仿真[J]. 冯能莲,郑慕侨,马彪. 农业机械学报. 2001(03)
[8]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的电子控制[J]. 徐安. 上海汽车. 2001(05)
[9]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的分析[J]. 商高高,何仁.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6)
[10]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点的加速算法[J]. 商高高,何仁.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0(05)
博士论文
[1]越野汽车液力变矩器和机械自动变速系统的控制理论与试验[D]. 张泰.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T.C+AMT离合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张东峰.吉林大学 2005
[2]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研究[D]. 康海涛.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6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29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