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机械论文 >

新型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8:07

  本文关键词:新型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近年来微芯片高度集成化、设备微型化、操作精密化等新趋势的日益明显以及微电子、生物医学等纳米技术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微/纳米技术已经成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项关键技术,,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模块的运动学、理论刚度建模方法、结构参数化设计以及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等方面,对微定位机构进行了较为细致与系统的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伪刚体模型法将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模块进行伪刚体化,并建立此机构较为精确的运动方程。 (2)分析并比较两种理论刚度建模方法,并基于功能原理刚度建模方法对微位移放大模块实例进行分析。 (3)以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模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以高精度放大比为目标的结构参数设计方法。 (4)提出一种将简约梯度法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算法,对全柔性微位移放大模块结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 (5)基于有限元ANSYS仿真软件对微位移放大模块进行仿真分析,以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经过实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以高精度放大比为目标的结构参数设计方法是可靠的,建立的微位移放大模块的运动方程、理论刚度模型接近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实现了微定位机构的高定位精度。以上计算与分析为后续的动态特性研究及系统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伪刚体 柔性机构 刚度 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H1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微定位并联机构概述8
  • 1.2 微定位并联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8-12
  • 1.2.1 微定位并联机构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2 微定位并联机构的发展趋势展望11-12
  • 1.3 课题研究意义12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2-14
  • 第二章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刚度建模方法研究14-29
  • 2.1 引言14
  • 2.2 微位移放大模块结构描述14-15
  • 2.3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刚度建模15-20
  • 2.3.1 微位移放大模块伪刚体模型15-16
  • 2.3.2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运动方程建模16-17
  • 2.3.3 基于能量法——功能原理的刚度建模17-19
  • 2.3.4 基于能量法——拉格朗日方程的刚度建模19-20
  • 2.4 基于微位移放大模块的理论刚度建模方法分析20-24
  • 2.4.1 微位移放大模块结构参数的设定20-21
  • 2.4.2 两种理论刚度建模方法差异研究21-24
  • 2.5 基于有限元 ANSYS 软件的仿真分析24-27
  • 2.5.1 基于 MATLAB 的机构刚度计算24-26
  • 2.5.2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有限元 ANSYS 软件仿真分析26-27
  • 2.6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微位移放大模块参数优化设计29-42
  • 3.1 引言29
  • 3.2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设计计算29-37
  • 3.2.1 微位移放大模块设计指标29-30
  • 3.2.2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刚度建模30-31
  • 3.2.3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结构设计31-37
  • 3.3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结构参数理论验证37
  • 3.4 基于有限元 ABAQUS 的仿真分析37-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优化设计42-59
  • 4.1 引言42
  • 4.2 粒子群优化算法42-44
  • 4.2.1 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42
  • 4.2.2 粒子群优化算法简介42-44
  • 4.3 简约梯度法44-47
  • 4.3.1 简约梯度法简介44-45
  • 4.3.2 简约梯度法算法原理及流程45-47
  • 4.4 混合优化算法47-58
  • 4.4.1 混合优化算法简介47-48
  • 4.4.2 微位移放大模块优化模型48-51
  • 4.4.3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优化设计51-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微位移放大模块有限元 ANSYS 分析59-67
  • 5.1 引言59
  • 5.2 微位移放大模块最优化结构参数59-60
  • 5.3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仿真与分析60-65
  • 5.3.1 微位移放大模块的有限元 ANSYS 仿真60-62
  • 5.3.2 微位移放大模块仿真结果分析62-65
  • 5.4 本章小结65-6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总结67-68
  • 6.2 展望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4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辉;张大卫;田延岭;;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工作台工作空间分析及优化[J];兵工学报;2010年05期

2 杜兆才;余跃庆;;柔性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约束及系统方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朱大昌;李培;崔祥府;严智敏;;四自由度全柔顺并联机构刚度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4 钟春华;杨春辉;;全柔性铰链平面并联微动机器人的静刚度性能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孙炜;张宪民;王念峰;管贻生;;三种柔性虎克铰的比较与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6 李兆坤;张宪民;史利娟;郭勇;;二维微执行器几何非线性拓扑优化设计与试验[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2年02期

7 杨春辉;刘平安;;圆弧型柔性铰链结构参数对其刚度性能的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9期

8 陈珂;张茂;;基于ANSYS的参数化设计与分析方法[J];机械工程师;2007年01期

9 李红伟;;广义简约梯度算法在机械优化设计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10年05期

10 张建军,高峰,陈玉龙,赵辉;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并联微动机器人静力学及其微动平台的静刚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11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大行程并联微定位平台性能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41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