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DSP协作架构的射频IC卡无线手持POS机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1-10-12 12:46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IC智能卡正在并已经融入当今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已愈来愈多地开始接受和使用IC智能卡。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传统的IC卡读写机具可以分为两种:座式IC卡读写器和IC卡手持POS机。无线局域网、嵌入式系统和生物鉴别三种技术相结合的IC卡手持POS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ARM+DSP协作架构的射频IC卡无线手持POS机设计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ARM+DSP嵌入式系统,指纹识别技术和无线数传技术,提出了ARM+DSP协作架构的双处理器连接方案。之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为ARM和DSP两个子系统,分别以LPC2210和TMS320VC54025为核心,加上存储器和各种外设。详细说明了两个CPU通过HPI主机方式进行通信、主机系统的主控处理器LPC2210外设的接口电路设计。软件部分包括嵌入式μC/OS-Ⅱ移植要点,任务设计,驱动程序设计等。详细说明了在嵌入式μC/OS-Ⅱ平台中,显示任务,键盘任务和IC卡读写任务设计过程以及它们的驱动程序的代码的编写。本课题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能够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特征鉴别系统流程图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上几种生物特征鉴别通常包括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两个处理阶段。如图2-2所示,在生物特征录入阶段,要完成对某种生物特征的采集、特征处理和将提取到的特征存入特征模板库。在生物特征匹配阶段,同样要完成对生物特征的采集和特征处理,还要进行将该特征与模板库中各模板特征的匹配判定。在当今社会,生物鉴别技术伴随着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和快速可靠的识别算法的不
Ic卡、手机、PDA、汽车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指纹鉴别技术作为生物鉴别技术的未来,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市场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技术、支付借贷、门禁控制。如图2一5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μC/OS-II在LPC2210上的移植研究[J]. 尚宇,郅琦.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02)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述[J]. 杨艳. 大众科技. 2006(08)
[3]MBF200型指纹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J]. 徐俊,龙占超. 电子世界. 2005(02)
[4]ARM处理器+DSP构架的微机馈线保护装置的研制[J]. 樊江涛,陈剑云,韦宝泉.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2)
[5]ARM+DSP嵌入式仿真平台[J]. 陈巨涛,郑华耀.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4(04)
[6]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真正的安全和便捷[J]. 凌宇. 安防科技. 2003(01)
[7]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尹义龙,宁新宝,张晓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8]现代身份鉴别新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J]. 王蕴红,谭铁牛. 中国基础科学. 2000(09)
本文编号:3432607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特征鉴别系统流程图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上几种生物特征鉴别通常包括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两个处理阶段。如图2-2所示,在生物特征录入阶段,要完成对某种生物特征的采集、特征处理和将提取到的特征存入特征模板库。在生物特征匹配阶段,同样要完成对生物特征的采集和特征处理,还要进行将该特征与模板库中各模板特征的匹配判定。在当今社会,生物鉴别技术伴随着现代电子集成制造技术和快速可靠的识别算法的不
Ic卡、手机、PDA、汽车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指纹鉴别技术作为生物鉴别技术的未来,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市场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技术、支付借贷、门禁控制。如图2一5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μC/OS-II在LPC2210上的移植研究[J]. 尚宇,郅琦.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7(02)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述[J]. 杨艳. 大众科技. 2006(08)
[3]MBF200型指纹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J]. 徐俊,龙占超. 电子世界. 2005(02)
[4]ARM处理器+DSP构架的微机馈线保护装置的研制[J]. 樊江涛,陈剑云,韦宝泉.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02)
[5]ARM+DSP嵌入式仿真平台[J]. 陈巨涛,郑华耀.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4(04)
[6]生物识别技术带来真正的安全和便捷[J]. 凌宇. 安防科技. 2003(01)
[7]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尹义龙,宁新宝,张晓梅.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1)
[8]现代身份鉴别新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J]. 王蕴红,谭铁牛. 中国基础科学. 2000(09)
本文编号:3432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xiegongcheng/3432607.html